在如今的美滴跨界之争中,美团打车和滴滴外卖全面占据了媒体和用户眼球,不管有意还是无意,这场博弈中的交战双方,都已经为各自跨界省去了一笔营销费用。
原本出行相关领域的易到、嘀嗒、高德也都借势而起,以期混战中获利。而对于原本外卖领域的饿了么,却是遭受了池鱼之殃,原本的外卖市场份额被再次挤压,被迫迎战同时品牌势能也被滴滴抢去了风头。
如果持续下去,随着战局的不断往前推进,饿了么局面会更加不利,而几乎就在美滴大战同时,饿了么被阿里以95亿美元全资收购。自此有了阿里的参与,所以对于饿了么接下来的动作,笔者又开始充满期待,也许饿了么会成为影响美滴战争格局的一个X因素。
1. 加入网约车战场,真正形成“三国杀”
虽说明知希望很小,但依旧有一丝期待,笔者愚见,这是最适合饿了么的一种切入方式,当然也因为看热闹不嫌事大。如果直接宣布进军打车市场,就会和美团滴滴形成三方鼎立状,无疑会为战局投下一枚重磅炸弹,马上就会进入媒体和用户的言论中心,在根本上影响战局走向,而目前阶段是饿了么最好的入场时机。
扭转势能,饿了么打车(可修改名称)和美团打车、滴滴外卖一样,同样跨界,同样聚焦位置流,在美团和滴滴竞争白热化时进入战场,仅靠新闻势能就可以扭转形象定位,更何况还有阿里的背书。战略吻合,对阿里新零售战略来说,饿了么杀入打车市场,除了战略地位更加稳固,又平白增加了网约车场景,无论对于阿里战略还是本身饿了么发展都是非常良性的。战术需要,被动防守不如主动进攻,面对滴滴进攻外卖,饿了么进攻打车,同样是围魏救赵,进军打车领域还可以牵制美团,彻底搅乱市场格局,否则很可能被边缘化。牵制对手,美团和腾讯关系远超阿里,这也是导致阿里收购饿了么的结果。滴滴就算中立,此次进攻外卖,能挤掉的大多是也是原本饿了么的市场份额。对于阿里来说,既要保持饿了么的份额,又不能让美团打车占据更多份额,这两方面都最好是饿了么杀入打车市场。
2. 协同高德顺风车、支付宝口碑形成阿里的战略矩阵
阿里最有可能或者已经在采取的应对策略,是通过旗下的3个产品协同,饿了么、口碑、高德顺风车,矩阵式参战,目的先把战局搅乱,然后伺机狙击对手蚕食市场份额。不做冒险尝试,也不受战局影响。
此前已有消息传出,饿了么和口碑打通账户体系以及营销系统,开始协同作战,因为美滴大战势能太强,所以新闻没有得到太多眼球,看起来也更像是饿了么的被迫防御。高德顺风车,更加佐证了阿里的策略,高德公益式的加入战局,纯粹为搅乱网约车战局。并且高德试点成都、武汉,接下来就是北、上、广、深、杭超一线城市的车主招募,对网约车市场的觊觎之心也昭然可见。
3. 阿里优势
(1)定位不变
无论是饿了么和口碑,还是高德顺风车,都是在其产品原本品类定位基础上的延展,符合其产品本身的发展路径。很可能即便没有美滴大战,这3款产品依然是走一模一样的路线,只是因为美滴战争,赋予了这3款产品更多的使命以及发展的契机。
3个产品的矩阵式参战,首先分摊了财务风险,3个产品共同发力谋求增长,在财务上可以形成协同。其次分摊了人才风险,全国开分站,最终考验的还是团队能打仗的人才,尤其是这种跨界战争,对人才的要求更加苛刻。最后打磨了业务能力,3个产品团队通过战争可以发现和培养人才,还可以快速打磨产品以及锻炼团队之间的协同能力,大幅度提升整体业务能力。
4. 阿里劣势
协同作战的副作用是品牌失焦,饿了么作为美滴的战争配角,这样就会回到我们开篇的话题,老大PK老二,到最后被边缘化的是老三。虽说看起来美滴战争是跨界,但说到底其实是对手机位置流业务的争夺,这么看又不算跨界,从美团全资收购摩拜就可以看出部分端倪,这场战争最终争夺的还是谁将会成为统治手机位置流业务的产品。
5. 小结
当战争不可避免,对于饿了么来说危机并存,站在手机位置流业务争夺的视角上看,笔者认为:饿了么最好的参战方式就是加入网约车战团,和美团、滴滴三足鼎立。而也许站在阿里的新零售大战略视角上,正面加入这场战争的权重并不高,也许还有更多没有战争的新市场要去占领。
所以,说到最后,旁观者毕竟只是旁观者,只能纸上谈兵。行胜于言,处于战场上的搏杀者,才是战争真正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