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原生广告一样,原生视频广告也主要分为形式原生和内容原生两大类,其中,形式原生视频广告主要包括:信息流视频广告、压屏条、角标广告、边看边买等,内容原生视频广告主要包括:冠名、联合赞助、创意中插、前期植入、后期植入、口播、定制视频等。艾瑞分析认为,形式原生视频广告标准化程度高,库存规模大,内容原生视频广告可定制性强,广告传达更为贴切,未来,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将结合两种广告类型的优势,推动原生视频广告在规模化和个性化两个方面都迎来新的突破。
由于原生视频广告形式比较丰富,而且许多形式都以定制化的方式合作,标准化程度较低。因而,为了对业界更具参考意义,本报告将主要关注技术应用程度和标准化程度较高、更具互联网属性的三种原生视频广告形式:后植入式原生视频广告、压屏类原生视频广告、交互式原生视频广告。
广告主对于原生视频广告的投放需求更集中于品牌投放类,“品牌曝光高”、“品牌美誉度提升”成为最主要投放原因,分别占比85.7%、65.7%。
艾瑞分析认为,品牌需求明显领先效果需求的原因如下:1)相比形式原生广告视频,口播和冠名等内容原生视频类广告发展相对较早,广告主熟悉度较高,且受当前投放技术的后续追踪能力限制,对广告的实际转化监测较少,因此广告主针对效果需求相对较低;2)因其原生程度较高,进行广告曝光的同时,对用户的观看体验影响较小,因此不会造成品牌反感,在品牌需求上优势明显。
广告主原生视频预算占整体网络广告多集中10%-20%间
原生视频广告相对出现时间较短,相比贴片广告、搜索广告等传统广告形式,2017年在整体网络广告预算中占比处于早期阶段,多集中在10%-20%之间;艾瑞分析认为,作为新兴广告形式,目前广告主以尝鲜式涉猎为主,未来随着技术成熟和内容质量的提升,原生视频类广告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当前广告主仍对于移动端信心较为充足,88.6%的广告主将进一步提高对移动端的投放预算,相比之下,对于PC和OTT端的态度相对保守,投放变化以基本持平为主,分别占比88.6%和68.6%。
艾瑞分析认为,广告主对于移动端的积极态度进一步推动移动端广告的整体发展。相对而言,移动端个人属性更为明显,利于直接寻找目标用户,且原生视频广告形式更为多样,在吸引用户及激发用户互动行为方面等优势更为明显。
当前原生视频广告主,更倾向于与内容深度绑定的“后植入广告”与“压屏类广告”,在对内容质量的把控下,此两类广告的投放效果在前期就可以得到相对准确的保障,且对于用户体验的损害较小,而投放空间较大,技术相对成熟,也易于进行程序化投放处理,因此更受到广告主的欢迎。
广告主对原生视频广告满意度较高,5分以上者超过半数
超5成广告主对整体视频原生广告的投放效果非常满意,打出了5分的结果(5分为满分),其次31.4%的用户对其满意度为“4分”,没有用户对其打出1分的结果。从总体打分情况来看,广告主对当前原生视频广告的投放效果满意度较高。
媒体平台获得所有广告主关注,但最受重视的仍为投放效果
广告主对于投放的关注因素相对综合,全部广告主都会关注投放媒体及平台,超九成广告主关注“投放效果”与“投放时间”,88.6%的广告主关注广告内容,仅有22.9%的广告主关注代理商。但同时,从重要性来看,广告主最为看重的仍为“投放效果”。
“技术优化能力”和“创意策划能力”成为九成以上广告主选择代理商时关注的要素,分别占比94.3%和91.4%。与此同时,代理商在自我发展时,在重视技术和创意能力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
以组合投放为主,未来在媒介组合中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
近六成广告主在购买广告承载内容资源时会选择包整部剧的形式,对于广告制作和植入来讲,包整部剧的边际效应降低,且打包宣传更利于整体品牌形象的塑造,对于观看用户的覆盖程度也能最大程度的进行保证。而从购买的时间节点来看,因为需要对于广告植入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前期准备,因此多为在播放前根据预测效果进行投放选择,占比达53.1%,但也有40.6%的广告主选择在进行初步观察后再做投放决定,随着技术进步,缩短了植入策划实施周期,对广告主的决策周期的限制进一步减少。
视频热度是保证广告曝光的效果,因而,广告主在选择广告植入时,对视频热度最为关注,其次是视频中的明星热度和视频受众与品牌TA的重合度。与此同时,在选择植入内容时,广告主关注植入的创意性和逼真度,也关注广告植入与场景的贴合度,以求在用户体验和广告效果中达成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