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王老吉就是凉茶,而凉茶就是广东的特产。
但如果最初它主打的并不是“怕上火喝王老吉”(功能),而是“正宗广东凉茶”(产地),就意味着消费者必须要想到 “广东特产”,才更有可能会想起王老吉这个品牌。
但是,对于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来说,他们多久才会想起一次“广东特产”呢?
相比之下,“怕上火”才是频率更高的(功能性)诱因——只要你一看到火锅、小龙虾、辣椒,甚至只是因为晚上多吃了一口肉,就会想到“上火”,进而就更有可能会联想到“能去火”的王老吉。
是的,要想让产品的推广更加顺利,你必须要找到一个频率较高的诱因。
它原本的广告语是“节假日(festival and holiday)最适合喝米克劳啤酒”。
最开始整个广告都反响平平,直到后来调整为“周末最适合喝米克劳啤酒”之后,一下子就风靡了整个美国。
这里,其实就是因为:“周末”是比“节日”频率更高的诱因。
再比如奇巧巧克力,也是因为它把自己与咖啡结合在一起,宣称自己是咖啡的最佳伴侣,所以才有机会把一个逐年衰老的品牌,只用一年的时间就扭亏为盈。
这也是因为它绑定了“咖啡”——这个比“巧克力”频率更高的诱因。毕竟在美国,大部分人每天都会喝咖啡,而巧克力更多只是偶尔的零食。
(PS,这里的搭配仅仅是宣传的概念,并不是说要把巧克力和咖啡绑定在一起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