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智网是国外网站,所以截至发稿前记者仍然可以通过百度找到它。在它的首页上,记者并未看到鼓动人心的致富广告,而是以简体中文在介绍各类促进个人素质提升的教育、培训素材,不少都出自“世界级大师”之笔,其中就包括大家熟悉的“穷爸爸富爸爸”罗伯特·清崎。
记者在百度搜索“打击网络传销”,看到近两三年来所打击的许多网络传销网站表面看来都挺“正常”。比如一度在国内各论坛、BBS上随处可见的“SOHO工作网”,它并不是在销售具体的商品,而是在指导网友如何通过自建个人网站,然后用网站吸引网友成为注册用户来获得收入。
又比如一些国外网站,用国内网络产业迅猛发展的数据来向网友演示,大发展导致国内服务器空间短缺,此时投资国外的服务器空间就相当于是做网络上的“无忧房东”。
还有在福建曾出现的传销网站,以“中华环保基金会”的名义希望网民们在网络上马上行动起来,用自己的能力在网上召集更多的人共同加入基金会、共同关爱环境。
不过,根据芦溪县法院披露的材料,新智网在国内的推广方式堪称是彻头彻尾的传销范本:以“上网学习”为目的,吸引民众缴费注册成为其会员,然后鼓励老会员介绍发展新会员,介绍成功后就可以获得分红等现金奖励,介绍得更多还能获得新智培训网的原始股和出国旅游。而记者前文提及的那几类传销网站,其推广方式中也均有“先交钱然后发展其他人加入”这一共同特点。
上海市信息法律协会副秘书长李立律师告诉记者:“传销的花样繁多,但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一是组织者以各种方式鼓励会员拉其他人加入,并与经济利益挂钩;二是会员在加入后必须购买一定量的产品或缴纳一定金额。”记者在国务院2005年8月通过的《禁止传销条例》中也看到,“拉人头”、“缴费或买货品”、“上下线关系”等三种行为已经被该条例明确地定义为传销行为。
“这正是网络传销的狡猾之处。”据李立介绍,经过多年的宣传,许多人特别是传销所“青睐”的中老年人群已经对各种打着“保健品、保健器材”幌子的实物销售有了相当高的警惕性,“基本上只要销售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人们就会警惕这是不是传销?于是传销就利用人们对网络知识的不甚了解,在各种概念上大做文章”。
本质还是传销那一套,但表面都和时髦的电子商务、网络创业挂钩,甚至不销售实物产品,只卖虚拟的会员资格和空间,让人很难立刻联想到这是传销。“当人们没有明确的判断后,思考方式就很容易被传销组织者牵着走,慢慢地会越走越深。”李立说。
他提醒说,合法直销与网络传销有本质差别,“在国内合法的直销活动,绝不会出现拉人头、交钱卖货的情况”。
当记者在网上进行搜索和浏览时,明显感觉到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各种鼓吹“暴富神话”、“轻松致富”梦想的传销网站正在不断增多。这些网站不厌其烦地强调,只要动动鼠标、做做宣传,财富唾手可得,而且在宣传文字中更是直接“点名”大学生、待业青年、事业不顺的中年人,应该立刻动手,不要再错过机会。
“网络传销、传销网站现在愈加猖獗的关键,主要是因为这些传销的组织者在钻网络的空子。”李立向记者分析,网络本身的虚拟性,使得传销组织者更容易隐藏自己,利用一个银行账号和网上联络,传销的上下级人员甚至都不用见面。同时网络的跨地域性,也让传销组织者轻松将“黑手”伸向各地。“以前传销多是从身边的亲友、老乡下手,有很强的地域性,现在借助网络可以把天南海北的网友都拉进来,”而网络带给传销的最大“便利”则是隐蔽性,“传销活动往往都是地下进行,现在借助网络更是可以悄无声息,一般很难察觉,这也直接给打击增加了难度”。
曾经一度泛滥的黄色网站在有关部门的数次打击之下,势头基本得到遏制。那么此类成功经验能否复制到对网络传销的打击?对此,李立直言难度很大:“黄色网站可以通过过滤淫秽关键词屏蔽,或者看到网站上的图片基本就能断定是黄色网站。而网络传销往往隐藏在海量的网页、网站中,而且常用的关键词也是中性的‘创业’、‘成功’等字眼,难以进行一刀切式的屏蔽。”
江苏、山西等工商部门的一些工作人员也表示,针对网络传销的打击存在许多现实的困难。比如他们想深入了解某网站是否存在传销行为时,网站会要求输入会员密码,这都令工商部门难以获得传销信息源头;同时像新智网这样的国外网站,在国内传销队伍被打掉的同时,网站却依然“稳如泰山”,留下了死灰复燃的机会。
当各类传销在网络上“群魔乱舞”时,李立提醒大家:“一定要加强自我保护,不要对网上赚钱心存贪念和侥幸。”如果一时无法分辨某网站的创业项目、盈利模式是否存在传销之嫌,那么就请在交钱时千万要警惕,“可以直接到各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去咨询,或者拨打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电话和12348法律服务热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