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达斯等国际运动品牌在产品推广初期大多主打“让你跑的更快、跳的更高、运动更有成效”这样的表面利益。
因为当时的产品还没在消费者心智中还建立起认知和信任。当然就需要把文案的层级往上调整。
直到信任和认知问题解决后,阿迪达斯的文案才可以向下转移,强化购买动机了。
“太粗放,太浮夸,太狂热,太不巧,这就是我”,替消费者表达自己的个性——如果想表达个性,就来买我。
包括像滴滴推广的早期,强调的也是属性层面:专车相比出租车更舒适,更快捷。而现在打的更多是价值观层面的东西。
“如果现实总拼命,至少车上静一静,全力以赴的你,今天做好一点”
这是因为滴滴专车已经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建立了基本的认知和信任,接下来就需要把文案的层级往下调整,为消费者选择专车提供更深层次的理由。
接下来,举个典型案例,看看一个产品的文案是如何一层层向下转移的,以持续唤起消费者动机的。
我们都知道神州专车相比其他专车平台最大的优势是“自营”,所以司机也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
但是文案上如果只写这个显然不可以——虽然用户知道了你是自营的、司机是专业的,但你能给我带来什么呢?
当然是把文案层级往下转移,比如主打自营带来的利益“坐专车更安全”。
但你会发现,很多人又会说,我坐滴滴Uber挺好的,每次打车都能遇见不一样的人。为什么我需要坐更安全的?
所以,神州就要继续将文案层级往下移。也就需要问自己:为什么“安全”这个利益是消费者需要的呢?
所以,神州的文案有一个是这样的:特别的你,需要特殊关心。
总之,当你的产品已经建立消费者信任,但消费者还是缺乏购买动机的时候,你不妨把文案的层级向下转移,因为层级越往下(靠近价值观层面),越能为消费者提供深层次的购买理由,从而唤起消费动机。
文案有很多的层级,选择哪个层级,取决于你想完成什么任务。
如果你需要帮助消费者建立信任,文案的层级就可以靠近属性层面;如果你需要唤起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文案的层级就可以靠近价值观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