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过,产品档次越高,消费者对价格变化越不敏感;产品档次越低,消费者对价格变化越敏感。
这可不是因为高档品的消费者更有钱,所以不敏感价格。
比如,方程式赛车、保时捷轿跑,至少都属于高档品吧!保时捷轿跑车主,可能会因为该车舒适的驾驶体验和品牌价值,为数百万元的保时捷埋单。价格变动几万对他几乎无影响。
而方程式赛车手(假如他自己采购零配件),他并不会为所谓名牌的高价埋单,他会考虑性价比,如果XX配件涨价,他很可能会以XX 配件的高价去购买性能更好的YY 配件,从而放弃掉XX。
所以“产品档次距离”对消费者影响的本质在于:品牌的独特性或品牌的感性程度。
品牌的独特性或品牌的感性程度越高=产品档次距离越远,消费者越不敏感价格变化;品牌的独特性或品牌的感性程度越低=产品档次距离越近,消费者越敏感价格变化。
(这里我们可以把“产品档次距离”简单地理解为:产品档次距离高=高档品;产品档次距离低=低档品)
比如,橙子,普通橙子大约7元/斤,而褚橙价格在15元/斤左右,依然受市场爱戴。
普通橙子并没有独特的品牌,更无从谈起感性的喜欢;而褚橙因地理优势,更重要是褚时健这个人的特别,而使他家的橙子变得特别,进而人们对褚橙也有一种感性上的偏好(认同那种精神、崇拜褚时健个人)。
比如,智能手机,普通智能机2500元/台左右,而在市iPhone 5000元/台左右,依然受市场爱戴。
普通智能手机千篇一律的安卓系统+“强大”硬件……,没有独特性,自然也不能让用户产生品牌感性;而iPhone ,在创始人、产品工艺、Ios特色系统、售后服务上均被人们赞为“最让人amazed 的手机!”,理所当然地独特了品牌、感性了消费者。
奢侈品海报上的模特“又丑又怪”;产品的Ad让人摸不着头脑;实体店门特别高。公号非主流朱的第21篇文章中讲过,这是为了产生“零售拒绝”效果,而对小众人提升品牌溢价。
但是!为什么一些实用产品也创造类似的“零售拒绝”效果?
实用产品不是应该体现实用价值,让更多受众购买吗?为什么一些普通家居城几乎都将招牌做得特别大气?而它们仅仅销售的一般家具。
在今天聊了「远距」与「近距」营销主题后,我们明白,原来普通产品像奢侈品那样“零售拒绝”,是为了推远产品档次距离,让消费者不敏感价格。
一些互联网产品的VI 设计得很高大上,而产品本身是为满足用户实用类需求。哪为什么VI 还偏设计得高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