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小米6、oppo R11和荣耀9接踵发布,从定价上看存在明显对标。
小米6+64GB售价2499元,128GB为2899元,陶瓷尊享版为2999元;
OPPO R11为2999元,李易峰热力红定制版3199元,R11 Plus为3699元;
荣耀9的4GB+64GB版本为2299元,6GB +64GB版本为2699元,128GB为2999元。
除了小米6的杭州妹子,另外两家都有明星站台,星光灿烂,绿厂的R11请到了多位大牌明星,而荣耀9则搞掂了胡歌,可看出不同的营销逻辑。
小米6作为酝酿7年的旗舰机居然没有延续红米的明星策略,虽然不可思议,但充分印证了雷军已经转向内容营销套路。
Oppo 为R11请来如此之多的明星,其中相当一部分应该不是代言人性质,因此权益保障上就必须在发布会上用足用透,这是一波流的节奏。
从策略上说,主打互联网渠道的荣耀在明星效应上强调聚焦,每款新品基本上只找一位明星代言与产品深度绑定,这样做的好处是发布会撑场之外,还有后续传播效应,比如去年荣耀8吴亦凡就玩过荣誉球场等项目。
今年荣耀9还罕见的在B站幽默友商,“难得某家憋了七年的大作,就是为了撞脸荣耀8,Are you ok,弄啥呢”,直接把年初发布的小米6拉低到去年荣耀8的水平。
从产品上说,使用骁龙660处理器、没有NFC也没有Type-c的Oppo R11却卖的最贵,显然背负了极高的营销成本,简直从数码产品异化为娱乐产品了,不请代言人的小米似乎铁了心要回归当年低调做爆款的套路,但为此注入的内容资源也未必便宜。
按AdMster和QQ社交指数年初联合发布的《年轻人洞察报告》,今天的年轻人只愿意为时间、身份、趣味和审美四大因素埋单。
简而言之就是要求更少的等待,更快的产品更新,更实时的互动体验,拒绝大众化和模糊不清的审美,追随颜值和时尚。
从内容消费上看,年轻人更热衷古装玄幻、青春校园的版权剧以及竞技和角色体验类综艺节目,包括争议话题、奇葩观点,甚至《我们相爱吧》,《爱情保卫战》这种CP发糖、情侣吵架都可能成为快速传播的渠道。
这就决定了小米6、oppo R11和荣耀9下半年的竞争首先聚焦于营销渠道的争夺,下半年的版权剧可能成为爆款的不少,综艺节目则有一大批,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乐视、芒果、搜狐的的自制剧也不少。
抢夺这些资源取决于金主的钱袋,但挖掘他们的潜力取决于能力。
泛娱化营销不属于CPS类型的直接转化广告,手机本身也是高价单品,不太可能像快消品那样去生成营销公式,所以营销目标究竟是普世化的圈粉,还是话题传播的口碑效应,抑或是品牌搜索指数的拉升,需要想明白。
以小米6、oppo R11和荣耀9为例,三家都精密设计了新品预热和传播周期,这从百度指数上可略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