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资本的泡沫,共享单车还面临着两个不小的隐忧,一是来自政府的监管,二是押金产生的金融风险。
先说监管风险,深圳已经推出首个共享单车监管意见稿,各地也在酝酿出台监管政策,目前意见只是针对车辆摆放位置做出要求,但未来政策或将从车辆材质、锁芯、报废年限等对行业进行规范,这对共享打车的入局者将是一个不小的风险;
第二是押金风险,共享单车与其押金同时诞生,押金形成资金池。长江商报的调查报道称,ofo和摩拜的押金量约各在30亿元人民币。如此巨量的押金,即使以目前0.3%的活期存款利息进行存款,一年都可以获得千万元的收益。而目前对押金资金池的用途、收益等的监管仍旧是一片空白。
目前,滴滴出行目前依旧是中国网约车市场的Top1,但自2016年10月开始,滴滴出行的活跃渗透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曾经盛极一时的滴滴走向了下坡路,这或许要归咎于两个原因。
首先是可用车辆减少。去年10月中国四城市出台最严网约车行政令为节点,中国网约车市场正式进入了后半场的博弈。政策对车辆要求细化到牌照、排气量、车辆轴距等等,大量的中低端车型由于这样要求不得不退出市场,网约车市场份额因此严重的萎缩。其中,曾经以廉价快车攻占市场的滴滴出行,优步中国受到了较大的冲击。据财新报道,此前滴滴北京注册司机数量为110万,活跃司机数量逾20万,但只有10.7%符合京籍规定。不合新政策的车主、车辆被迫退出接单,造成车辆供应减少的状态。
其次,2016年滴滴优步合并后,停止补贴用户和车主有直接关系。补贴停止后,对价格较为敏感的用户使用意愿开始降低,因此滴滴快车的订单量出现下滑。烧钱并不能烧出真正的用户需求,“百团大战”、O2O大战过后的满地疮痍已经无数遍的证明着这样的道理。
相比之下,以拼车为主业的嘀嗒拼车,和聚焦中高端出行的神州专车、首汽约车并未受到最严专车令的过多影响,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点击查看上一期排行)。
随着廉价车市场逐渐失去对出租车的价格优势,未来曾经会选择廉价网约车的用户或将重新选择出租车出行,而部分价格敏感较弱的用户,或将转投中高端出行市场,因此,未来各家在中高端出行市场,或许还有一场恶战。
在网约车合法化的道路上,网约车牌照也许会成为企业的生死线,在各地早早拿到网约车牌照的公司将具有先发优势。目前根据媒体报道,神州专车、首汽约车已经在多个城市获得牌照,而滴滴在各地拿牌速度稍显落后。这些网约车市场的变数,或许在2017第二季度逐渐发酵,届时网约车市场将走向何方,Cheetah Lab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