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对民众智商极度蔑视,在营销和推广上不无夸大其词,随心所欲;他们对市场游戏规则十分漠然,对待竞争对手残酷无情,兵行诡异。」
从这个角度来看,罗振宇说自己是个商人,倒是颇为贴切!
在过去一年中,在知识付费和得到这件事上罗振宇表现的非常决绝,一直在奋力鼓吹,这是风口!
罗振宇也承认过自己的「动机」:“我忽悠一切有潜力的自媒体,公众号,往这条路上(内容付费)转。因为这条路只有走的人越多,我们彼此才会越挣钱。”
而近期的这一次讲话,虽未隐晦,但主题不变:即使不是风口,也已经具备了风口的潜质,而我们“得到”已经占据了最有力的地形了!
但问题是“得到”真的吹的起来的吗?虽然这一次出来分享,罗振宇以得到的数据入手,讲了很多,希望验证未来就在眼前,但讲实话这些数据细看起来,都是如此的可笑;
比如,被罗振宇津津乐道的“得到”打开率,并举了”李翔商业内参“的例子说有15%,已经远超微信公众号的平均值5%了,以得出:得到模式 比公众号模式有前途的结论;
对于这组数据,我只想问:李翔商业内参,对于李翔个人来说是,影响力提升还是影响力变现?
这是绝对的的影响力变现 ! ”李翔商业内参“的更新过程之中,李翔个人的影响力没有提升,反而圈内持续可见的差评蓬勃而出……而15%的打开率,不是影响力提升的指标,而是极低的复购率指标,李翔能从“得到”中赚钱的原因在于:这是一锤子买卖,靠最开始的忽悠营销圈到了钱,并且“得到”又没有退订功能,只要一开通退订功能,李翔到手的钱恐怕80%都得退还给读者……
而15%的打开率,并非说明有更多人看,而是意味着:复购率低的吓人!一个只能做一次的生意,有多大意义呢?
至于得到,已经有800多万用户,40多万日活等数据,我想说如果没有各大平台为罗辑思维的引流,这些增长根从何来?
而且如果真的这么牛逼,增长这么迅猛,为何需要把内容收缩到App上呢?说道到底就是App的增长情况远不能达到罗胖们的期待,才有了今天的破釜沉舟。
更何况:内容付费,有这么好做吗?视频付费在努力了这么多年之后,还在广告上「苟且」着呢……回看优酷土豆这些年走过的路:用户并没有因为你做的内容越来越完善,就愿意买单,而是因为广告越来越多了,为了省时间规避不必要的广告,倒是养活了一批专门过滤广告的插件公司……
而《罗辑思维》此次改版的背后,与其说是出于勇气,不如说是出于狂妄——所有愚蠢的商业决定都来自最聪明的人,原因是因为:他自以为是,而忽视了常识!
你罗振宇再牛逼,也比不过用户的依赖媒介的习惯,比不过用户的健忘与无情,明星的人气流量如此之大还需要时时亮相屏幕,否则就只能落得过气的下场,你罗振宇是科技圈的流量王,但人气比得过明星吗?
但更可怕的是,罗振宇的特质除开狂妄之外,还有鸡贼……自己先下场再拉其他人一起下场恐怕亦是其壮士断腕壮举计划的一部分吧……现在《罗辑思维》的内容已经收缩到了“得到”上了,但问题是大家会跟着一起跳吗?
出席一个发布会给个面子是容易的,但要拿真金白银,身家性命来站台的时候,才是真正显露对项目未来信心的时候,尤其是对于和菜头,李笑来这样拥有广泛影响力的作者……
当然,罗胖也不是没有办法,愿景忽悠不了,就金钱包养嘛,直接见面就给了7位数的合作费再谈还是可以的,但空有估值,没有造血能力的“得到”,用这种银弹开路的方式究竟能玩多久,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