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发明一般需要巨资投入,风险也非常大。研究表明95%的研发项目没有产生任何结果,只有5%的项目最后成为可以申请专利的技术。假如发展中国家用自己发明的方式来取得技术创新,那么也必须和发达国家花同样高的成本和面对同样的风险。但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技术模拟、引进来获得技术支持。而且很多技术模拟、引进不需要花费成本,因为超过专利保护期的技术引进根本不需要购买成本。总的来讲,购买专利的成本大约相当新技术发明成本的1/3。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和发达国家在技术上的这个差距,跨过某些技术发展阶段,产生一种“蛙跳效应”,实现快速的技术变迁,以相对较低的成本生产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产品。这在家用电器制造技术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我国用短短20多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近百年走过的发展道路,一举成为全球家用电器的制造中心,其产品质优价廉,具有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竞争力。在通信技术方面,我国没有经历机械式交换机、电磁式交换机,而是直接进入利用现代计算机和光纤传导的程控交换技术阶段,并且实现了由纯进口到出口的历史性转变。
发展中国家可以学习、效仿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制度和治理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改进,达到少走弯路的目的。比如,许多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后来不得不花巨资进行治理,走过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后发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吸取他们的教训,做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一般来说,一种有效制度的形成是一个需要支付高额代价不断实践的过程,经过反复、动荡、危机甚至激烈冲突才能形成。而制度又是一种公共产品,一旦这种制度形成并在实践中证实行之有效,后来者就可以避免付出这种实践的高额代价,通过制度的移植、模拟和本土化的改造,节约经济发展的制度建设成本和时间成本,以相对较小的社会代价取得相对较大的制度发展收益。
经济发展的资源主要表现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市场资源三个方面。发展中国家在资源利用方面具有自身非凡的后发优势,这些优势的最终结果集中体现在产品的生产成本下降,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发展中国家一般具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加上由于技术和加工工艺的进步,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一些先前作为污染环境排放的垃圾变废为宝,成为珍贵资源被再次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面对发达的外部环境,相对落后会造成紧张奋进的精神状态,形成发展进步的巨大压力。这种压力在政府政策的正确的引导下,会通过刺激出人民的忧患意识、增强民族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从而转化为发展经济的强大动力,这也是人力资源优势。此外,巨大的人口资源优势造就了庞大的市场资源优势,市场资源往往成为后发国家引进项目、资金和换取先进技术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