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压力:无论是信息过载或经济转型都导致社会整体压力变大,人们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潜意识里总想逃避现实。传统教育: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中国人普遍不爱动脑筋,在经济环境逐渐优化的过程中,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大部分浮躁的人喜欢寻找捷径。
逃避现实和寻找捷径都导致鸡汤在中国有非常庞大的市场,而同道大叔的三亿估值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有个朋友在求职过程中一直不顺利,他心里很焦虑,然后他在朋友圈里转发了一篇《没有人看得懂你,是因为你太特别的缘故》的文章,这碗鸡汤并没有告诉他如何解决每个企业都看不上他的问题,但是解决了他的焦虑:我是一个特别的人,所以暂时没有人懂我。
朋友圈也经常流行一些《重磅炸弹!XX再次沸腾中国!》、《最有出息的七种性格》、《受用一生的XX之道(深度好文)》、《将才与帅才的12个差别》、《提高执行力的十大步骤》等等的文章,这些文章对于改变自我毫无作用,分享的动机基本上是缺什么,说什么。
所以凡是在朋友圈频繁地分享文章的人,我对他们的智力是有所怀疑的,他们通常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对这些人一定要警惕(不过有些聪明的老板也喜欢发鸡汤,当然他们自己是不信鸡汤的,因为用鸡汤激励员工有时候比物质激励的成本更低)。
正是因为不爱思考又想成功的人特别多,各种创业营和成功学培训还有一些所谓创业社群就特别火。曾经有人邀请我做这种业务,说来钱快,不用讲很多干货,在鸡汤里插点干货就行。那些满怀欲望但又不是那么聪明的人非常多,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他们是有眼光、有抱负、与众不同的人,创业是他们最好的归宿,他们来到这里就注定要成功等等,然后他们就会激动地给你掏钱。
在中国凡是贩卖一些帮助你成功或者教你赚钱的知识总是会很火爆,这种业务在中国至少有过百亿的市场,比星座学大得多了。
其实认真想想,成功人士在公开场合坦诚地分享自己成功的核心原因,而且你们一听就懂,一学就会……
谁比谁傻啊!我才没有那么大方,我从来不会在文章里分享那些流行学的杀手锏,那些在台上分享企业成功秘诀的老板们也从来没有说过真话,全是广告。
令产品大卖的其中一条捷径是在产品中植入鸡汤。——道明寺
鸡汤有时候比产品本身的体验更能激发购买,很多成功的产品都不靠贩卖原有的产品属性,因为大部分产品原有的功能属性都不具备营销价值,有些功能甚至是反人性的。
例如一个手环,如果买手环的目的是为了跑步和健康,那跑步是一个很舒服的行为吗?绝对不是,傻子才会喜欢跑步,而且大部分人对健康的需求并不迫切。
但如果你的步数超过了朋友圈所有人,你就能建立一个健康的社交形象,你也会有一种虚拟的胜利感,(啥都不行的)你终于在跑步领域扬眉吐气了,虽然你有意无意忽略了那些步数排名靠后的人都是开车的,而且他们的生活方式比你更健康。
所以,手环这种产品,卖的是鸡汤,全行业衰退也是正常的,因为产品本身缺乏持续的用户价值。
同理,iPhone也是一碗巨大的品牌鸡汤,除了稍为流畅一点儿,大部分安卓旗舰手机的体验、配置、功能、本土化服务都比iPhone好得多。但iPhone的逼格就是高啊,网红们买个美图手机,拍完照还是会把图片发到iPhone手机上发微博,以留下一条漂亮的微博尾巴。
在产品中植入鸡汤的价值在于:当人们没有真正改变自己社交形象的能力时,走捷径的方法就是消费廉价又有逼格的东西然后告诉自己:我过得不比别人差。
所以成功的品牌都自带鸡汤,买部苹果手机就是高端果粉了,买个名牌包包就是白富美了,健个身就是运动达人了,不需要费很大的努力就能优化社交形象(捷径),轻松瓦解来自别人那么优秀所形成的压力(逃避)。
这也解释了那些强调用户体验、强调某些功能很好用、甚至强调整体均衡的产品为什么卖不好,因为浮躁的用户很难感知其商品价值,而精明的用户又看不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