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就是让社群和产品进行互补。如果产品或商业模式有什么缺陷弱点,社群就是一个很好的辅助解决方法。
一家叫 SciX 的空气净化器公司。这家公司刚成立没几年也比较小众,但是知道它的人都比较认可这个牌子。空气净化器这样的产品是需要一个生产和运送周期的,委托工厂生产,最好一次定一个比较大的量,物流也是一样。如果一次性没有足够大的订单,协调起来会很麻烦。
所以 SciX 根据这个情况做了一个具备团购属性的社群,在这个社群里面放进了 购买过 SciX 净化器的老用户,把感兴趣的新用户也加进来。当大家都有需求的时候,(比如北京报道雾霾指数 400 – 500 ,那么群里就会展开热烈的讨论), 这个时候大家就会组织团购,一次下 30 台净化器的订单就会通通打九折。这样一来用户本来就感兴趣购买,再加上团购可以打折,而且看到群里好多人都报名,很容易跟着一起下单。
对于 SciX 来说就可以一次性的和工厂沟通,和物流沟通,解决了公司现有生产环节的问题。同时空气净化器这样的产品是有复购需求的,一台机器也许能搞定一个房间的空气净化,但如果你有多个房间,还得买更多台,所以团购本身对于老用户来说也很有吸引力。
除此之外,滤网也是要购买的,污染严重的城市可能每个月就要换一次滤网,一年就要换 12 个,这个也被做成了团购,在群里去流传。
这样的社群不需要很详细的规则,只要确保大家理清楚团购的规则和流程就搞定了。
第二种模式是改善产品。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模式,例如天使用户群、产品封侧群、试吃群、大脑风暴群,都可以归到这个类别。在这样一个社群里最大的目标就是拿到用户对你产品所有的意见和看法,更理想的状态是你同时也对用户产生了新的理解和认知, 那么产品在下一次优化提升的时候就会变得更好。
举例:得到是一个付费内容 App 。在最开始的时候得到需要一批用户来给得到的 App 提意见,找 bug , 就组建了一个封测团,封测团按照手机的机型分成了安卓封测团和 iPhone 封测团,每一个封测团都是一个微信群,每个群里有小 100 人,接下来就是关键内容了。
得到封测做了两件事情,第一,给每一个参与者发了 100 元的使用券,他们可以用这个额度在 App 里面任意购买付费的电子书或者语音。第二,得到的 CTO 快刀老师也加入到这两个群中,定期的和用户去交流。 如果有人找到了 bug ,他会亲自去说一声抱歉,告诉大家这个 bug 会被解决掉。
这个成本高吗?其实也还好。因为得到的内容都是电子产品,会被重复购买,不会增加太多成本。但是对于一个个体用户来讲, 100 元的额度就是实打实能买到相应的产品。所以得到通过这样的方式很顺利的就完成了初期产品优化,后来进行了大规模的推广。
第三种模式维系住核心用户。核心用户可以是付费量最高的用户群体,可以是活跃度最高的用户群体,如果你是一个内容平台,那么投稿质量最高的群体就是核心用户,所以核心用户一定要维护好。
举例:在行社群。在行是付费知识约见, 由行家提供知识,学员付费,一对一的约见行家。 在行有个行家社群,其中一个目标就是保证行家们的接单量,在行设计了一个激励政策。
在初期的时候,如果有一个行家接了 100 单,在行就会给他寄一个大蛋糕。 这样行家就会在社群里去分享蛋糕的照片,以及他背后所代表认可的含义, 其他的行家就会注意到,然后主动表示自己也想提高接单量,询问在行有没有什么推广的机会, 通过这样的方式去激发行家们接更多单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