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亿!今年再次刷新天猫双十一单日成交记录。”只要“双十一”继续搞下去,这句话就会如“套路”般出现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中。
至今,“双十一”已经连续举办8年,电商平台、参与商家、消费者已经对其轻车熟路。而对做媒体的朋友而言,“双十一”越往后办,就越难写出新花样,完全是已“被掏空”的状态。一个词:无感。
就在11号当天早上,我还与虎嗅“双十一”直播前线的同事交流,“接下来如何写?”如果只是随随便便发个新闻,那无所谓。但虎嗅总要观点,要姿势……到哪儿去寻找新角度呢。
过去两年,我在虎嗅已写过《从11家TOP商家备战双十一,看电商行业的变化》、《2014年天猫双十一“三大方向”解读:旧酒换新瓶,浓度高了,勿醉》、《571亿,双十一数字盛宴背后,谁在狂欢,谁在失落?》、《他们为什么拒绝参加“双十一”?》、《既然“双十一”已是一手旧牌,为什么阿里还要轰轰烈烈地打下去?》、《2015天猫“双十一”912亿谢幕,盛况与乱象相生》系列文章。
每篇文章都试图用新的视角解读“双十一”,而新的突破越来越难,我猜:这个问题也是阿里在面对的。
于阿里而言,真正的“新突破”不应该是交易额(数字)的突破,不是营销手段的突破,更不是炒作噱头的突破,而是——“双十一”真的是在创造新商业文明么?
一、从“造节”到“过节”,马云如愿“新常态”,但“双十一”促销本质并未变
半个月前,阿里集团CEO张勇回母校上海财经大学演讲提到,8年前他临时代管淘宝,做“双十一”光棍节促销只是为了让淘宝活下来,未曾想到后面变成一个中国电商特殊节日。
过去几年,基本上是阿里牵头“造节”,把一个年轻人“单身”与“网购”进行符号性挂钩,打造出一个全民购物的狂欢盛典。我将其规律概括为:头三年,是电商通过“双十一”对大促规则摸索的三年;中间三年,是阿里等电商将“双十一”进行全民普及的三年;最近的三年,则是“双十一”走向常态(下一步是疲态?)的三年。
不妨判定,明年过后的“双十一”,将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常态化”——这也是马云所希望的。我的三个判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