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一位水利专家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的1/3,水资源问题非常突出,迫切需要水资源的严格管理。
谈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出台的初衷,胡四一认为,无论是我国的水情和国情,还是水资源管理改革的现实需求,都要求我们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具体来说,水资源总量的约束日趋突出,我国目前年用水总量已经突破6000亿立方米,大约占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的74%。
胡四一同时指出,我国水资源水质的约束也更加突出,直接威胁到城乡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的身心健康,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形成了制约。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废污水的排放总量达到了750亿吨,河流水质的不达标率接近40%,其中丧失了利用价值的劣五类水占了20%。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在哈尔滨等多地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城市水源的污染日益严重,在第一水源地由于污染而无奈舍弃之时,第二水源地同样面临污染威胁。有水利和环保部门负责人表示,这并非单一地区和城市的特有现实,从全国来看,供水体系单一、水资源污染严重已成为普遍问题。
对此,胡四一认为,“以往的水资源管理手段和效果不佳,没有形成管理上的硬约束和硬手段,水资源管理的措施没能够以考核、审批运行手段予以体现。为使经济与水资源相协调,需要更新思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胡四一表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用水的需求还会持续增长,尤其是近期各地出台了一系列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了大量新增用水的需求。在水资源总量有限、用水需求又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只有守住“三条红线”,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才能够压缩和限制现有的水资源荷载。
具体到数量上,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
而在用水效率控制方面,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另外就是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即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除了这“三条红线”之外,还需要实施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和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等“四项制度”。值得注意的是,新的制度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
水利部总规划师、规划计划司司长周学文指出,当某地用水总量已超过当地的可利用量时,对这个地区我们要采取限批的方式,即暂停审批建设项目的新增用水。
周学文表示,要逐步淘汰一些高耗水工业,同时对一些用水大户要进行技术改造。对一些水资源短缺的地方,将会通过加大再生水的利用、海水的利用等非常规水源的利用,用于一些生活的冲厕所用水、绿化用水等。
据了解,由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建设部联合编制的“十二五”的水利发展规划将很快得到国务院批复,周学文预计今年中央给予的水利投资将超14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