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将重点介绍ASO优化、积分墙和第三方市场推广,品牌和软性资源广告对于Android平台和ios平台没有太大区别,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
由 于AppStore本身是ios平台的官方渠道,因此在上述手段中,针对AppStore的优化是其中最重要、也是厂商最常采用的方法,针对 AppStore优化大体上会从两点入手:ASO优化和刷榜,后者从本质上也是为了提升应用在榜单等位置的排序,但是由于最近几年苹果对刷榜行为的不断打 击,这种方式已经逐渐没落,下面主要介绍目前针对AppStore市场的ASO优化。
所谓的ASO是“应用商店搜索优化”的简称。在AppStore平台上ASO就是利用AppStore的排序规则,提升自己App在整体App榜单、搜索结果中的位置,和移动市场App的SEO优化相似。
从苹果的角度出发,并不希望有认为干预榜单和关键词搜索的展现,但实际上,在国内市场而言,ios平台推广App做ASO优化已是标准配置。
目 前AppStore上的应用已经突破190万,而AppStore相对被动的展现机制导致用户一般需要采用搜索应用或关键词的方式,由于首页的曝光广告位 极其有限,大多数位置不考虑商业化的因素,导致对于绝大多应用而言,追求搜索结果和关键词的优化是唯一可行的曝光手段。我相信AppStore这样做的目 的是希望通过约束广告位的行为来提升平台的公信力,但是实际效果并非如此。
打 个比方,就好像每一款App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人,AppStore就像一所不通情理的大学,学校有一套标准去评判每个人的“优劣”,这套规则说公平是公平 的,因为他用自己的那一套标准去统一约束所有的App,能够登上首页推荐的一定是“AppStore大学”认为优质的,你有钱?你想要推广?对不起,靠边 站,这有悖于我们公平对待的原则。
但是在商业社会,没有哪一套规则是建立在公平之上的,一切规则都是建立在发挥自身优势资源的基础上,有钱,就是资源,你让人民币玩家和屌丝玩家同台竞技,怎么可能?
特 别是App下载这种本身就属于“低成本决策”行为,这种行为的特点就是曝光量很大程度决定了下载量,所以商家利用手头的推广资本去强化曝光是一个合理的商 业行为,而AppStore一家独大的平台上,唯一能够有效增加曝光的点就是优化ASO,也就是让用户搜索的时候有更大概率出现自己的应用。
这种现象本身对整体市场而言就是非理性的,是客户投放需求和可投放渠道的匹配失调,更加严重的是,这个市场处于持续增涨中,在可见的未来,商家的需求不会减弱,而用户的习惯性搜索词汇并不会短时间扩增。
而事实也正是如此,前段时间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AppStore上搜索任何关键词都会出现“喜马拉雅App”,这就是ASO畸化的典型代表,迫于竞争的压力,单纯追求产品的核心标签优化效果很有限,最直接的解决方案在尽可能多的关键词、标签下做优化。
令我吃惊的是,当“喜马拉雅”现象出现后,仿佛一针强心剂,激活了更多商家去角逐ASO优化的动力,能够预见未来ASO的边际收益会越少越少。
另一个例子是健康医疗类应用的活跃现象,ios平台应用活跃用户类型受AppStore编辑推荐的影响非常大,如下图所示,健康医疗类应用的获取和AppStore对健康、运动类应用的推崇是分不开的。
所谓“积分墙”是指在一个应用或微信公众号内展示各种积分任务(下载安装推荐的优质应用、注册、填表等),以供用户完成任务并获得积分和奖励。
目前的积分墙渠道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第三方的积分墙软件,另一种是微信积分墙。两者相比微信积分墙具有更好的灵活性,能够通过运营公众号的方式绕开AppStore的审核,受到的约束相对较少。
一般App客户都希望通过积分墙来实现应用的增量,行业内比较主流的优化方式:导量优化。
即通过引导用户搜索指定的关键词下载APP,通过短时大量的搜索下载激活来快速提升关键词的权重,进而影响关键词的排名。
也就是说,从积分墙页面不会直接跳转到应用详情页,而是公共搜索关键词找到应用并下载,这样做的目的是在提升下载量的前提下,进一步实现了ASO优化。首先获取了渠道本身的量;其次提高了关键词排名,获取了一定的自然量;第三提高了榜单的量,也能够带动一定的自然量。
在我看来,积分墙这种形式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冲量嫌疑,用户受到利益驱使去完成一系列的任务,最终拿到奖励,和应用本身的特点其实关系并不大。
而在ios平台上这种推广方式之所以盛行,很大程度上是实现了AppStore的关键词和榜单优化,也就是说最终客户重点关注的还是ASO优化。
因此,从整体上来看,积分墙和ASO都是围绕AppStore来做文章,甚至最终的结果都是殊途同归,正是由于这一分发渠道的垄断地位,客户能够选择的空间非常有限。
那么有没有彻底拜托AppStore的渠道呢?答案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