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软在PC时代取得巨大的成功后,在互联网时代遇到了不少挫折。当时它感到很痛苦,不明白为什么像谷歌、Facebook这样的初创公司,甚至其他一些小公 司,它们那么小,竟然可以在直面微软的竞争压力下,发展得那么迅速;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微软。到底是哪里出现问题了呢?
微 软一直追求“最完美”的开发模式,那是一种不可能让你犯错的开发模式,每个周期都要那么严谨。要执行这个计划的话,没有人可以犯错,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你可以看到:这整个过程都是工程师们在闭门造车,做出他们自认为最好的产品,可是用户根本都没有参与进去,用户都没有使用体验过,你怎么能保证产品是好 的、适合用户的,甚至说是完美的呢?所以,与终端用户联系的产品,一定要让用户参与进来,听取用户对你的产品的评价,并及时根据用户的评价改进和完善产 品。总之一句话:用户说好才是真的好!
根据用户对产品的参与程度的高低,我认为可以分为重模式和轻模式两种。
首 先,重模式。这种模式下,用户会深度参与和使用产品,一般他们会表现出很高的活跃度,并且对产品逐渐建立起信任和依赖感,有时甚至能从产品使用和参与的过 程中获得归属感和自豪感。什么样的产品是属于重模式的呢?我认为分为两种:第一种,用户深入参与产品的研发过程;第二种,产品本身就需要让用户深度参与, 产品内容就是是由平台上的用户生产并输出的。
小 米是属于第一种重模式的一个典型案例。它让用户参与进产品的研发过程,小米的工程师们每周必须要泡在论坛上,听取大家对小米产品的意见以及”浮在水面上” 的用户需求,当知道用户的痛点后,工程师们就可以开发新的功能或者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来解决用户的问题。小米始终保持着一周迭代一次产品的高效 率,也许用户在这周提出的产品bug在下一周的MIUI新系统中就得到了修复,用户真的参与进产品的研发过程中来了。
第 二种重模式,产品本身就需要让用户深度参与;换句话说,用户就是生产者。这类产品现在有很多,用户活跃度也很高。举个例子,维基百科就是这种用户模式的产 物。维基百科的创作者不是一群精心挑选出来的专家,而是成千上万的各种爱好者、发烧友、旁观者,但他们却创造了一个非常伟大的产品。在这种模式下,用户不 仅使用产品,还拥有产品,拥有感使用户遇到问题不仅会吐槽,还会参与改进产品,实现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现在直播类产品如映客,微博、豆瓣、知乎、百 度知道等产品其实都是属于这一模式。
还 有一类产品是轻模式的,也就是用户参与产品的程度较轻。这类产品,一般都有很明显的主打功能,用户往往是出于特定的目的和需求才会使用产品。比如,现在很 多的电商产品,为了增强用户的参与度和活跃度,都在产品上增加了社区或是直播等功能。聚美优品app中,加入了社区功能,用户可以在社区中观看美妆达人直 播,发布自己的动态等等;蘑菇街app中也有社区,用户可以在社区中分享美美的衣服,观看私服达人的直播,讨论最新最热的话题等;京东app中,也有故事 会等内容,讲述一些生活小技巧或是日常知识的科普等等。形式的确花样百出,其实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挽留住用户,让用户花更多的时间使用产品,有更大的兴 趣了解产品,最后为产品付费。但是,这种模式下,用户参与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因为用户如今还是没有养成习惯。如何提高用户参与的热情,培养用户的习惯, 这是需要深思和考虑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