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善联动机制。借助智慧城管网络,搭建由各级工程渣土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管理,各职能部门资源共享的工程渣土综合管控信息平台。加强部门联动,各级工程渣土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违法行为抄告至相关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依法作出处理;优化运输企业资格管理,工程渣土准运证、处置证、车辆通行证办理,处置场地审核等工作流程;落实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将企业及车辆违法违规情况和接受行政处罚情况纳入企业信用管理平台。
2.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各地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督促乡镇(街道)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具体措施,做到守土有责;对本辖区内设置工程渣土处置场地出具意见,并负责对已设置的工程渣土消纳场地进行监督管理;加强对辖区范围拆房(拆违)工地工程渣土处置的管理,依法查处违规处置工程渣土的单位。各乡镇(街道)要落实人员资金,实行值班巡查制度,设置管理岗亭、路障等必要设施;对群众举报、投诉和反映集中的工程渣土管理问题,应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应急处置,并将违法案件及时移交有关执法部门处理。
3.加强行业规范自律。引导建立工程渣土管理行业协会,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律运行”的要求,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工程渣土运输企业落实密闭化管理要求和“八统一”规定,规范行业经营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发挥行业协会对工程渣土运输企业、车辆规范运行的监督作用,由行业协会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运输单位签订《规范处置工程渣土责任公约》,明确规范工程渣土处置的责任、义务。
4.强化舆论宣传监督。充分发挥电视台、电台、报纸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工程渣土车辆运输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工程车辆超载超限、抛洒滴漏、乱倒渣土等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定期曝光违法企业及典型案例,切实提高建设施工企业、运输企业及驾驶人的自觉守法意识,营造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工程渣土运输管理工作的舆论氛围。强化事前引导,通过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对企业进行面对面的宣传教育,督促企业进行自查自纠、即查即改。对随意倾倒工程渣土等违法行为开展有奖举报活动,发动全社会参与,营造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