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A有些困惑,创业初期,产品的定位怎么做,由谁来做?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和传统的商业模式相比,是有不小的区别的,这个区别在于,互联网的产品大多数非常轻,这种「轻」有好有坏,好处是调整起来非常快,坏的是,往往容易出现打一枪换个地方,今天推出的产品,好像「定位」不对,那么就赶紧换一个再来尝试。
小A的投资人朋友告诉他,创业初期,产品的定位要交给产品经理来做。
在创业初期,往往人、钱都相对匮乏,这个时期很难去明确划分产品和运营的职责,所以通常每个人都要承担很大一部分与自己title或许无关的职责。
热血传奇刚刚被代理下来的时候,陈天桥还是第一位盛大的客服呢?这又怎么算?
所以,创业初期的产品定位,这个动作,并不能严格落实到某一个职位甚至某一个人来解决,它更类似是一个集体智慧的产物。
我之前聊过,有个朋友做亲子自驾游,为什么会有这个定位?
很简单,他自己就是个奶爸,他对这个有天然的热情,他非常相信自己的感受与大多数为人父母的年轻人一样,需要有这么一款产品,能够去方便的让有同样需求的年轻父母来完成自驾游的前期准备工作。
另一个朋友,做的是社区O2O,他说他观察到每个小区都有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要么有特殊的技能(修东西、烧菜),要么有足够的时间(帮忙接送小孩、帮忙做家务),所以他觉得他应当做一款产品,立足于社区,让老年人发挥余热,同时赚点钱,还能打发无聊的时间。
第三位朋友,做的是高频交易,他说他就懂这个,并且做了充分的市场调研验证这个需求的市场是存在的。
于是,我发现,我接触到的创业公司的产品定位的来源通常有如下三种:
1、从自身需求出发:希望并认为可以找到同类,帮助这些人解决同样的问题,就是他产品定位的来源; 2、从观察者角度出发:揣测他人可能存在的需求,并试图利用市场来验证产品定位; 3、从自身的优劣势出发:通过市场调研去了解可能的需求,并着手通过搞定产品来获得市场,这是第三种定位来源。
无论用什么方法来做,起点其实都差不多,但过程差异很大。
我们通常理解,定位是一项「工作」,应当严格遵从先定位再出发的策略,降低风险与成本,提高效率和成功率。
我们经常会在定位完成后,运营过程中,去调整原有的定位,让产品更加贴近市场。
这个动作并不能说明「定位」的工作不重要,但这个动作说明,「定位」是可以调整的,且调整需要去满足市场需求。
从我的理解来说,定位最重要的不是确立自己做什么,而是确立自己为谁而做,为什么而做。
这就是定位,但具体是找哪个行业的实习和工作,针对全国还是针对某个区域,那是定位之后的细节拆分。
譬如,那位做亲子自驾游的朋友,原本的想法是要做一个亲子摄影论坛类的产品,后来发现影楼合作这件事情很坑爹,并且由于无法标准化,所以很难去做好。结果他就开始尝试其他方向,这些方向都是结合自己作为奶爸的需求来匹配的,最后碰到亲子自驾游,发现有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