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通过比较通俗化的语言,结合许多真实的案例,介绍了用户体验设计师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工作流程和方式,适合交互设计师、视觉设计师、用户研究员、产品经理或者是对用户体验感兴趣的学生作为这个行业入门的参考。重点推荐本书的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讲述了用户体验设计师如何进行需求分析和设计规划,看完之后新手的许多困惑便迎刃而解了。
无论你是否想要成为一名设计师,只要你对美有一点点追求,我都极力推荐你要看一看这本书。本书主要包括排版四大原则:亲密性、对齐、重复和对比,颜色的运用以及字体的设计三大部分,作者在介绍完每个知识点后都会留一些练习的机会,如果你愿意认真去完成这些练习,那我相信你今后在审美方面一定有所提升。如果你实在太懒,那么请至少记住排版的四大原则吧,也许在你下次设计海报或者PPT时就会用到。
通过本书,至少应该懂得可用性到底是什么:有用、可学习、可记忆、有效、高校、合乎期望、令人愉悦…还应该记住Krug的可用性三大定律,第一定律:别让我思考;第二定律:点击多少次都没关系,只要每次点击都是无须思考、明确无误的选择。第三定律:去掉每个页面上一半的文字,然后再把剩下的文字再去掉一半。
本书在外观上比上面那三本书都要厚许多,语言也更加专业化,文中有些地方可能有些晦涩难懂。本书内容包括目标导向设计、用户心理模型、定性研究、人物角色、场景剧本等等,对于任何想成为交互设计师的人而言,都应该把这本书视为教科书,通读几遍,并将其置于办公桌上,时不时打开来看看。
还记得上面提到的《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里的排版四大原则吗?亲密性、对齐、重复和对比,可别跟本书的交互设计四策略混淆了。前者侧重于平面设计,而本书的交互设计四策略则考虑如何从目标用户的需求和期望出发,结合人类本身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用最简单的方法创建易用、有效且让用户愉悦的设计。作者通过一个遥控器的例子,阐述了删除、组织、隐藏和转移四大策略,完美诠释了什么是“少即是多”。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匠者,器也。处身平凡的匠人不断追求向上的设计之道。设计的本质包含两点:创造秩序和构建审美,它们分别代表技术和艺术两个层面。设计要解决的问题也永远是围绕这两者展开。好的设计,既要好看又要好用。设计首先要解决形而下的问题,然后再上升到形而上的高度。设计的过程,就是在器和道之间权衡的过程。作者在本书中力图还原真实的工作场景,分享了项目启动、解析需求、原型设计、视觉设计以及从多视角阐述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
你是不是也曾想过像乔帮主一样改变世界?你是不是也想做一个iPhone应用?
因为你能够想到的iPhone应用的构想,地球上可能早已经有人想出来或者已经在做了,所以你必须要让你的iPhone应用与众不同,要能够触动人心。《触动人心》不是一本关于编程的书,也不是一本关于营销的书,而是一本关于iPhone和iPhone应用的设计、心理学、文化、可用性和人类工程学的书。这本书将教你如何准确理解用户如何使用、为什么使用他们的iPhone,并最终具备“iPhone的思维”。
对于每个Web设计师而言,本书应该人手一册。本书介绍了大量行之有效的Web界面设计模式,总结成为六个原理:
1)直截了当:通过页内编辑、拖放和直接选择等模式实现基于上下文的内容编辑;
2)简化交互:借助“轻量级”的上下文工具,有效减少用户与站点的不必要交互;
3)足不出户:采用覆盖层、嵌入层、动态内容和业内流程模式保证访问者不离开当前页面;
4)提供邀请:向用户发出进入下一级交互的邀请,帮助用户发现站点的功能;
5)巧用变换:学习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使用动画、电影转场效果及其他交换手段;
6)即时反应:以实时搜索、实时建议、实时预览及更多模式,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交互式体验。
无论你是想构建还是重构站点,这本书都是你的不二法宝。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移动应用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出。这是一本移动应用UI设计模式的参考书,分11大类介绍了时下安卓、IOS以及Windows Phone平台上90多种移动应用设计模式,包括导航模式、表单模式、表格模式、搜索/排序和筛选模式、工具模式、图表模式、引导和视觉吸引模式、社交模式、反馈与功能可见性模式、帮助模式和反模式。作者用1000张屏幕截图和图解帮助读者理解和利用这些模式,虽然书中有些例子已经过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实在太快!),但仍然不妨碍设计师从中借鉴优秀设计的技巧和经验。
阅读这本书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正如原研哉大师所说:“用语言表达设计是另一种设计行为”,因此本书无论是装帧还是内容的排版都极具设计感。光是看书中的作品就让人惊叹设计的奥妙,再通过文字去感受每个作品背后的故事和作者的情感,那真的是一种语言无法形容的感觉。我认为每个对设计有所追求的人都应该看一看这本书,这是一本最好的入门书,也是一本最难的入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