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把它开在住宅区里,一天可能只需要50元摊位费,但能获取50个客户,即单个用户的获取成本为1元。
若开在地铁口呢?可能地铁口的摊位费是500,但是它一天能获取400个用户,算下来它的单个成本为1.25元。
作为创业者,你先择开50个住宅区的摊位,充分利用低成本流量。(*当然要考虑管理成本)也可以选择在地铁口占一个流量大的摊位,丰富些水果的种类或其他产品,以充分利用相对高价的流量,最大化用户价值。
一个新兴的渠道,创业者越早地进入,它的流量成本就越低;这个叫做趋势红利,创业者要有意识地利用趋势红利这个流量杠杆。
很多人都说10年的时候开个淘宝店,赚钱比较容易;12年再开,你可能得开个淘宝直通车、买点竞价排名,随着卖家越来越多,淘宝的流量越来越贵,最终会上升到和线下一样的成本。所以我们并不能说10年的时候流量便宜,10年便宜的只是淘宝刚兴起时的趋势红利。
为什么小米手机在创业时,把自己的主要营销阵地放在微博?
同样的道理,就是因为智能手机刚兴起的时候微博在迅速地崛起,智能手机的目标用户在微博上得到了一个极大的释放,雷军当时选择把营销的主阵地放在微博上,就是看中处于上升期的微博能够带来的流量红利。
渠道是有天花板的,一个渠道想获取更大的量级成本一定会升高。
获客成本指的是你每获取一个用户所要支出的市场费用,客户终生价值指的是一个用户在生命周期内能为你贡献的利润。
理论上只要你的获客成本是小于客户终生价值的,就可以继续扩大用户,一直到两者相等。
换句话说:你在该渠道的生意边界就是获客成本=客户终生价值(市场费用是主要的成本中心)——因为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在同一个渠道获客的成本一定会越来越高的。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网上卖衣服的,自己写软文、在朋友圈发广告你的获客成本=0,但你每天的销量只有2件。
想多卖一点?可以找微博大V帮忙推呀!但这时候可能你的成本变成了3块,但你每天能够卖50件,投入产出比还是蛮不错的。
想继续扩大?只能去投微博的粉丝通广告了,但这时候你的获客成本变成20块了,但每天能卖1000件。
还想扩大?那就增加广告费的投放量级,每天烧个几十万,慢慢地你会发现,终于有一天微博的流量成本会上升到你的衣服利润覆盖不了的地步,即获客成本>=客户终生价值时就是你流量的边界,也可以叫你的生意在该渠道的边界。
由于不同产品的产品逻辑、用户属性都有着很大区别,有些渠道会仅适用于你的产品,由于缺乏竞争者,流量的价格就会相对便宜。
比如很多手游产品上线的时候,会利用各种游戏公会通过送福利包的形式推广产品,其他类型的App就没法走这条路——因为产品的逻辑、用户的属性决定了这个行业这样获得的用户一定是相对便宜的。
相对的,只有莆田系医院才舍得上百块买一个百度的点击,但是为什么他们还是愿意去百度那里投广告呢?因为百度的流量精准、并且这个渠道的用户带来的利润能覆盖掉推广费用。
假设200元一个点击,100个点击换取1个就医患者,这个人就要为流量成本买单2万元。所以,莆田系的产品都需要非常高暴利的来支撑整个商业逻辑的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