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在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到底要不要做这个功能?用户的需求到底有哪些?优先级怎么排?诸如此类的问题。
其实解决这些问题很简单,只需要一个思维模型就能解决,这个模型只有三步,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WHAT、WHY、HOW“模型,(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个模型,其实任何其他的思维模型和科学理论都是由他来的。)
一般来说,产品经理更多的是关注于“WHAT”和“WHY”,至于“HOW”有时候是交互、UI和程序猿要考虑的。
前天“探探”刚刚D轮融资成功,那今天就借势以”探探”为例,把上面的模型运用到”探探“的分析中。
“探探”的逻辑是提供一些其他用户的基本资料来让用户A判定是否对其感兴趣,那么要给出什么信息才是用户A想要的呢?
探探给出的答案是百分之八十的照片加上百分之二十的其他信息。(年龄、距离、星座、标签)
(多巴胺是一种控制情欲、兴奋、和愉悦的激素。坠入爱河的两人大脑的多巴胺等激素含量会增加。吸毒的人多巴胺分泌也会增加。理论上来说,热恋中的两个人的感觉是和吸毒品的人感觉是一样的。所以,没谈过恋爱的同学吸两口大麻就知道恋爱是一种什么感觉了。)
就是在手机通讯录中选择联系人,然后探探就会给用户选定的联系人发一个信息,说有人用探探给你发了个匿名表白信息,让你快去看看。
对于一些25岁以上的人来说可能这是一条骚扰宣传信息,并不会理睬;但对于一些初入社会的少男少女来说,对爱情充满憧憬,充满好奇心,会让他们在收到信息后大多选择下载探探,然后去一探究竟,对于年龄偏大一点的用户也不会幼稚到这样玩。不过即使如此,我也相信,这一功能在一定时期让探探的用户量发生井喷式增长,而且用户年龄以16-25岁居多。
优点:
2.设置
这个用户体验做的挺好,比如你要改变一些设置,把搜索范围从30km改到60km,直接改完就好了,没有确认和保存这一步骤。而大多app在修改信息后,经常会有确认和保存这一我认为是多此一举的步骤。
1.用户在修改信息之前肯定是已经想好的啊,为什么要再加一步,提高用户的操作成本呢?(当然如果是机密,支付密码等这些关系重大的信息可以再加一层保险锁),但我要是只是改个年龄、改一下基本信息,那一道保险锁有必要吗?我认为是没有必要的。而且很多用户为什么很不爱用修改信息这个功能(至少我不喜欢用,看见就烦),很大原因就是步骤太复杂,操作成本太高,而如果降低操作成本,把保存确认这一步去了,就算用户基本信息写错了,也可以随时改回来,而且也愿意改。为什么?操作成本降低了嚒。
2.假如运营要做一个活动或者产品要进行迭代,对用户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如果由于操作成本过大而造成用户没有及时表达自己的真正需求进行修改信息,那其实分析得到的结论可能是错误的,那么活动和迭代其实作用不大,而且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如果你没完善信息,探探不会强迫你,但等你长时间匹配不到人的时候,会告诉你,完善信息能提高匹配率。
用户是上帝啊,你让我干什么我就干是什么吗,而且填信息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我就是不填,你能怎么我?探探说,不填就算了,我尊重你的选择。但在你长时间匹配不到人的时候,探探突然跳出来说,好孩子,还是把信息填一下吧,填完信息有大把大把的妹子在等着你。
(虽然我认为能不能匹到人这件事其实和完善信息关系不大,主要还是看脸),但这时大多人就乖乖的去填信息了。
所以,对待用户,不能用强,谁都不喜欢,大家都喜欢被温柔的对待。
我认为探探的用户量是会先极速增长,再缓慢增长再平衡,再有所下降,再动态平衡。
当前期A、B、C、D同时使用探探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首先,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大多用户都是以照片美不美、帅不帅作为判定对一个人感不感兴趣的主要标准的。当然,我相信这个前提是成立的,理由上面已经说过了。
那么A和B都对C感兴趣,对D不感兴趣;C和D都对A感兴趣,对B不感兴趣。
所以,出现的情况就是A和C会配对,而A和D、B和D、B和C都很少配对成功。为什么会这样呢?
人在掌握选择权的时候都喜欢高估自己,B和D会想我颜值这么高,而且主动权在自己手里,既然有这么多美女(帅哥)我能选,那我为什么委屈自己选择不太好看的呢?意识不到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问题;而A和C也当然不会去选择B和D。
所以,这样的结果就是在经过前提用户迅速增长的时期后,只有A和C才会经常匹配到人,而B和D很长时间匹配不到人,得不到好的反馈,就会有离开的可能,所以,探探现在的用户大多都是美女和帅哥(同学们,听见没,现在玩探探的都是美女和帅哥,下面怎么办自己看着办,只能帮到这了)
如果探探已经发生了B和D的用户流失,那么我认为探探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挽回这部分用户。但如果想留住B和D,那么就要对规则进行一些修改,这个问题的主要矛盾其实就是B和D匹配率低,和人聊天的需求满足不了那么,下面是一些建议:
上面的建议是一些针对流失的B和D的用户,挽回好留住B和D的一些方法
1.新用户前期匹配率低
这是由探探的交友模式造成的,新用户在成功匹配到其他用户前必定要经历被别人喜欢和自己喜欢别人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但如果这个过程过长,用户长期接收不到好的反馈,就会离开。因为用户来就是为了交友聊天的,长时间没有人聊天,那有什么意思,当然就走了。(尤其对于男生)
建议:
设置消息提醒,当有人喜欢自己的时候设置消息提醒,立刻决定自己是否对其感兴趣,这样能减短整个反馈时长。
当然,探探应该不会采纳这个建议,探探的简绍是探探不设置消息提醒,采用现在的模式的原因是为了避免尴尬。
对此,我想说:
首先,我们把用户在探探上可能遇到的人分成熟人和不熟的人两类。
对于两个陌生人在探探上遇见了,如果其中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而另一个人不喜欢ta,ta会尴尬吗?可能会,但可能性非常非常小,因为两个人之前并不认识,没有感情基础,而且被拒绝了后面还有更多的美女帅哥在等着ta,大多数人都不会放心里
首先,我要说这件事的几率很小很小,有多小呢?大家都知道“邓巴定律”:就是人类智力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50左右(148人)。这个理论被很多社交产品引用(如Facebook),当然这是对大多数人而言,也有人会超过这个数,一些Facebook的用户好友超过500人,但我认为,没有让所有人都满意的方法,我们要考虑的是大部分人的需求;而且就算按500人算,其中的年龄在16-30而且使用探探又在你附近的异性可能有10多人,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只有2-3个人,而一座城市里使用探探的人数假设有5万人(我不知道,瞎编的),那么遇到的概率是1/25000—1/5000,就是说你刷5000—25000人才可能遇到一个熟人,而且遇到也不一定感兴趣。
所以,我想说的是,其实尴尬的可能真的很小;而且就算感到尴尬也是有办法的,可以让用户自己决定开不开消息提醒,这样有人开,有人关,而大家又相互不知道其他人是否开没开;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匹配率,缩短反馈时长,留住了新用户,而且大家都不知道对方开没开消息提醒,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尴尬
2.一些用户在熟悉后转到微信
这个问题其实很正常,两款产品的定位不一样,探探就好像出来度假,寻找新鲜感,而微信是家,玩够了肯定会回家的,但在家里呆久了也还是会出来度假的;当然,这也能进行采取一些措施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