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面试,第一次见新同事,第一次见客户,甚至是第一次相亲,都少不了的一个步骤——准备一段自我介绍。一个有趣的自我介绍会让人眼前一亮,增加印象分的同时,说不定就帮你争取到了下一轮笔试的机会,或是搞定了一笔大的订单。而一个不太出彩的自我介绍,可能你重复说了好几遍,下次见你,对方却还是叫不出你的名字。我将从「标签化」「故事化」「场景化」三个方面,详细地分享自我介绍的几大套路和法则。
从本质上来说,自我介绍跟文案创作是一样的。两者都可以标签化、场景化以及故事化。写文案的时候,如果在标题中遇到生僻的词语,我们一般会选择用标签化的方式换一种接地气的表达。自我介绍标签化也是一样。
写自我介绍时,给自己打上标签,对于陌生人来说,可以让别人快速知道你是做什么的,你有哪些特点。对于老朋友来说,说不定还可以让你的朋友重新认识你。
所以大家在做自我介绍前,首先要思考一个问题:你是谁?有特殊的标签吗?是学生、自由人士还是时尚达人?你必须要给自己一个定位和方向。
但是仅仅做到这个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大家不会因为一个人是学生,就像跟她深入接触,所以我们需要在这个标签上做一些加工。
比如我告诉你,我是做运营的。那可能你觉得这没什么特别的,如果我说我是在行上运营类第一行家,那你可能就会重视起来。我在调侃的时候,还经常会说,我是一个90后新媒体老司机。那你可能就会联想:你是不是经验比较丰富?
聊到这里,我就会补充解释:我从2015年开始做运营,先后负责过五六十个公众号的运营推广,做出了不少大号。这时候你可能会感叹:你确实是一个新媒体老司机啊…回头来看这个标签化的过程其实也是一步一步慢慢细化的过程。
除了标签化以外,很多人还会忽略的一个问题就是你的「价值观」。
我们可能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你确实觉得这个人挺厉害,但是并不一定想去认识他,甚至有点反感他的标签。
我们在打造标签的时候,同样也要考虑自己的价值观。你是一个励志的人,还是喜欢吐槽的人,或者是鸡汤女王走情感路线的人,除了原标签外,都需要在自我介绍里面更好地体现你的价值观。
我在做线下课程时,跟一些老师交流,常常会发现他们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他们的标签不容易被用户感知,换句话说就是我很厉害,但你们并不觉得我很厉害。
比如说我在2015年帮一位老师做写自我介绍,他一开始给我的介绍就是:「IPPA人物类冠军」。你听到这个介绍的时候,第一反应一般都是IPPA是什么?好像从来没听说过…
我后来去百度了才知道IPPA是全球iPhone摄影大赛,类似于手机摄影界的奥斯卡。基于这些,我就把「IPPA人物类冠军」改成了「全球iPhone摄影冠军」。这样一来,每个人都能直接感受到这个title很厉害。
做标签有很多种方式,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捷径叫做「傍大款」。
比如有人告诉你,他是知乎xxx类话题第一答主,你可能就会有兴趣继续了解。又比如说有人告诉你,他是xxx公司的创始人,你可能不会觉得特别新奇,现在遍地都是创始人。那如果换一种说法,他是某世界500强、市值300亿公司的创始人,感觉是不是就完全不一样了呢?
我们在前面有提到,要在自我介绍中体现你的价值观。怎么做呢?以故事的形式去描述你的经历就是最好的体现。
我相信,你从这个故事中大概能体会到他所坚持的一些精神和价值观。如果自我介绍没有这些故事支撑的话,对方就很难在情感、精神层面与你产生链接,这就是故事的威力和作用。
所以我认为,讲一个有说服力的故事,比讲一百个title要更重要。或者你先说一个标签,同时再用可以体现你价值观的故事去强化你的标签。
建议大家都可以尝试给自己写一个励志版的故事,这种类型是非常具备传播力的内容。而写这种类型的故事有几大核心要素:起点低、过程苦、结果好、能复制、效果佳。
比如当你想学一门做PPT的课程,现在有两个老师供你选择。
一个是清华大学毕业,美国哈佛念研究生,现在教你从零开始做出高大上的PPT。
另一个是高中毕业,自己一门心思苦学PPT、图片设计,看了很多的书和视频教程,终于总结出了一套每个学渣都能学会的PPT课程。
这种情况下,你会选择哪个老师?我猜大部分人都会和我一样选择后者。因为前者的学历背景高大上,但是好像和我没什么关系。而后者更像我的日常,门槛比较低,跟着他学,没有太多心理压力。
当你的标签、你的故事都差不多有了一个底稿后,我们需要区分在不同的场景下,我们的个人介绍需要怎么调整。
不同场景下,因为对应的人群不一样,所以自我介绍的内容和形式也不一样。
在一对一互相介绍的场景下,我们应该怎样介绍自己呢?
先给大家分享一个我见过的最经典的案例:蜜雅的创始人刘楠通过微信发给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的自我介绍。
这个自我介绍非常具有戏剧化的吸引力,同时也带有强烈的个人标签。但是他也没有刻意炫耀自己的成绩,因为他面对的是徐小平。
而我们从这个自我介绍中,可以了解到的是他是一个高材生,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淘宝店主,但是他却说他不快乐,让对方会很想要进一步了解。
如果是在微信群内进行一对多的自我介绍,我们可以先说自己做过什么样的事情,然后提供事实依据,最后说获得了什么成绩。比如我今天在微信群内分享时,发给大家的自我介绍,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
如果要在朋友圈帮朋友互推,也是有模板可以参考的。比如你要在朋友圈介绍我,那么或许可以这样写:
给大家介绍一个很励志的90后,他中专毕业,自学公众号后月入10万,前后曾参与近50个公众号运营推广,其中还有几个百万级大号。
最近他的公众号运营课程上线不到一周,就已有3万多人报名,同时也是许多品牌的运营顾问,许多大号都会叫他一声:坤龙老师。
这个文案模板其实遵循了一套非常有效的销售法则——「FABE」法则。
先陈述对方的和有特点和优点,然后提供事实证明,最后再抛出一个利益点接住用户。这是我在前期公众号没有多少粉丝的时候,用过的一个快速涨粉的方法。通过朋友圈互推是比较快速的获得用户的一个常见方法。
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公众号作者的初期推广,如果一个公众号要快速获取粉丝,可能会在你写了一篇爆款文章之后,许多大号纷纷转载你的文章,慕名前来的用户在看完文章之后,一般都会看一下这个作者的简介。如果你的简介写的足够吸引人,对于留存、转化用户也是十分关键的。
比如下面这则作者简介,修改前后修改后就在传播力上有明显的区别。
「零基础化妆培训师」这个标签,拿到美妆行业来看,完全没有办法表现出它的独特之处。修改后的内容主要是通过一个故事来突出反差,并给出「利益点」,这也是用的我们前面提到的「FABE法则」。
上面这个案例也是如此,个人标签没什么太大问题,但整体很平淡,没有故事没有代入感。修改之后的版本可能就会让你觉得这好像是变了一个人,会有想去关注他的冲动。
看了这么多关于自我介绍的案例和方法后,可能有人会说:不就是打个招呼自我介绍一下嘛,有必要考虑得这么复杂吗?
但是我想说,自我介绍本质上和文案创作一样,都需要站在用户视角来打磨,而做到「标签化」「故事化」「场景化」很有可能能够帮你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关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