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要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投标风险评估机制。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施工企业取得招标文件后,应当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全面考虑风险成本,正确理解招标文件,把握业主的意图和要求。全面分析投标人须知,详细审查图纸,复核工程量,分析合同文本,建立起投标风险评估机制。从企业自身实力和项目投资盈亏预测中确定企业的风险承受度,最后决定是否投标以及以何种标价投标。投标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风险评估因素主要有企业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企业拥有的施工机械设备和设备不足时的市场租赁价格、施工现场材料价格和运输成本、本企业劳动力和设备的生产率、本企业施工管理水平和质量安全控制水平、本企业合同管理水平和索赔能力等。
二是要加强成本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科学的工程成本控制可以使企业用较少的劳动耗费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不断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根据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考虑合同工期、施工现场条件等因素,制订出科学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其次,要大力推行责任成本管理,以责任成本为控制目标,加强对施工项目成本中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间接费用等重点项目的监控,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把成本费用控制在责任成本范围内。最后,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落实经济责任制,对失职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制,规范经营行为。
三是要及时办理竣工结算,降低外欠款风险。在工程后期,要及时办理竣工验收,编制工程竣工决算,按照施工合同规定的时间办理决算送审。对于设计变更部分或因业主原因导致的停工损失、场地原因而发生的材料倒运费等费用要及时进行现场签证,追加合同价款办理工程结算,确保取得足额结算收入,加速竣工工程款的回收。同时根据施工合同做好工程的索赔工作。在施工企业,索赔工作应是全部竣工结算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施工企业应当重视索赔的实质和方法。当工程施工中出现合同内容之外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引起工程发生事故或拖延工期等情况时,施工单位应及时收集相关证据,认真分析,提出索赔申请,追补损失。因此,做好索赔工作,尽量减少施工企业前期投入的资源损失和资金的占用,加快资金周转,对规避财务风险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