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因素主要指领导者的素质,操作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等。施工时首先要考虑到对人的因素的控制,因为人是施工过程的主体,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的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首先,应提高他们对质量的意识。施工人员应当树立五大观念,即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综合效益的观念;其次,应提高人的素质。领导层、技术人员的素质越高,其表现的决策能力越强,就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管理制度越完善,其技术措施得力,工程质量就越高。操作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出色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提高人的素质,可以依靠质量教育、精神和物质激励的有机结合,也可以靠培训和优选,进行岗位技术练兵。
设备与材料的质量对一个工程质量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工程材料、原配件和设备的进场报验及对其质量证明资料进行审核和见证取样抽检,是监理工作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和内容。影响材料质量的因素主要是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
如何控制好材料,要注意以下几点:1)优选采购人员,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挑选那些有一定专业知识、忠于事业的人担任该项工作;2)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3)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工程正常施工;4)加强材料的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5)抓好材料的现场管理,并做好合理使用;6)搞好材料的试验、检验工作。
据统计资料显示,建筑工程中材料费用占总投资的70%或更多,正因为这样,一些承包商在拿到工程后,为牟取更多利益,不按工程技术规范要求的品种、规格、技术参数等采购相关的成品或半成品,或因采购人员素质低下,对其原材料的质量不进行有效控制,放任自流,从中收取回扣和好处费。还有的企业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约束机制,无法杜绝不合格的假冒伪劣产品及原材料进入工程施工中,给工程留下质量隐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为材料的检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国家在有关施工技术规范中对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实际施工中只要我们严格执行,就能确保施工所用材料的质量。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有假冒伪劣产品,除勒令更换外,还可考虑一定程度的罚款,以示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