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联合利华的《见菜如面》活动,是如何去找到自己的客户的呢?它通过在活动中充分把厨师连接起来,这时候的厨师就不再只是品牌资产,而是社会资产、数据资产、社交资产。
比如迪斯尼投资一个亿做手环,虽然目前它还没有发布它的营销战略,但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大概猜测出来。
通过手环的数据接入,迪士尼能了解到消费者到底喜欢什么样的项目,去了多少次,有哪些类似的项目可以推广,甚至可以测量消费者在体验项目时候的心跳等生理数据,了解他的消费体验。
这样一来,便可以更好地进行动态定价,获取消费者的心智。所以,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工具,当你指向战略的时候,全部指向业务增长。这就是数据、战略、增长能合一的效果。
数据和洞察是未来发展当中的很重要的趋势。之前,我去到华谊兄弟,他们告诉我当年最畅销的电影是《前任3》。通过猫眼、豆瓣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哪些人经常去看这类型的电影?这些人又是谁的粉丝?根据数据推算出来票房预估为5-6亿,但最终《前任3》的票房达到了19.4亿,为什么呢?
因为通过抖音监测,制片方发现一个异常情况,即有些人看到这个影片以后会哭。所以制片方将这个原本为喜剧片的影片改编成了悲剧片,最终在社交网络上疯传。
这便是大数据和大洞察之间的结合,数据思维为我们提供决策的底牌,而洞察则是教我们如何从数据当中淘金。所以传统营销有没有过时?答案是没有,但传统营销需要实现数据和增长进行有机结合。
传统营销,做4P、STP,甚至有些人只做1个P,即传播。但如今的营销,从增长的维度来讲完全不一样。
我看到一个案例,Uber CEO说在今年Uber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卖公司」。为什么是外卖公司呢?
因为Uber CEO发现在传统网约车增长停滞的情况下,截至2017 年底,在米兰、马德里和格勒布诺尔等城市,Uber Eats 的业务营收已经高于 Uber 打车业务。
这便是洞察思维的体现,但Uber CEO并没有将洞察思维转换成战略思维。那要如何实现洞察思维到战略思维的转换?
我做了一个市场增长地图,企业可以通过结构化增长和战略化增长最终实现增长。这些增长的背后全都可以用数据来支持,比如说用户数据、市场份额数据、竞争对手数据等。
结构化增长包括哪些呢?包括获取更多的用户、锁定用户、增加用户的忠诚度、经营用户价值。
获取更多用户便会需要拓展新区域、新客群,进行新推广。每一个维度都可以再进行细化,这个增长地图能帮助CEO、CGO做决策,做决策是当今营销中的核心问题,即数据、增长、战略如何结合和统一。
传统营销大多是通过分众完成的,但是谁看了广告,传播触达了谁,我们并不清楚。举一个众安保险的例子。
众安保险通过兴趣和关系链,充分释放社交裂变能量,运用社交货币找出相同的人群,找到愿意去购买产品的消费者,实现从Lookalike到Buy power的转化。
客户体验是营销当中的一张底牌,如何去服务好客户?如何深耕客户价值?
大部分人是通过客户体验来实现的,即从客户的认知(Aware)、考虑(Consideration)、购买(Purchase)、留存(Retention)到拥护(Advocacy),把整个PR、口碑营销、数据营销、数据库营销、无界营销贯穿于客户体验的整个过程,传统营销都是这样操作的。
但在数据化时代,客户的场景被进一步细化,认知、考虑这些要素被撕裂了,客户体验被细分为多个Micro-Moment。
因此,企业在营销中,需要对客户体验进行更为精细的洞察,并从增长的维度出发,通过数据化、战略化将客户体验转变为市场洞察和增长的机会。
注:SFE,即Sales Force Effectiveness,销售队伍效力。
这个洞察很适合B2B企业。B2B企业拥有很多营销科学化的工具,但大多都没有打到痛点。
痛点是什么?数据表明,大部分B2B企业95%的业务是由5%的顶尖销售完成的,那我们为何不通过数据分析下这5%的人有什么样的基因,他们有什么有效的经验和实操技能可供分享,从而提升其他80%人员的技能,这一行为便是数据洞察。
我将这一数据洞察分成了5个步骤,即5C,知到(Clue)、走到(Call on)、摸到(Comprehend)、拿到(Contract)、跟到(Constant purchase),每个步骤都有数据化的支持,而现在的销售漏斗只告诉你客户在哪个阶段,并未转化为增长和战略的维度。
可口可乐撤CMO设立CGO后,我拿到一个数据,LinkedIn上12,000家企业都将CMO职位改为CGO,但这只是表层的现象,并非本质。CGO的本质是什么呢?
CGO本质是CMO、CSO(首席战略官)、CDO(首席数据官)之间的融合。我做了一个对比图,将CMO和CGO分别称为首席“花钱官”和首席“增长官”。
科特勒大弟子尼尔马利亚·库马尔写了一本书叫做Marketing as Strategy。他指出:
当今营销的窘境,就在于绝大多数的公司中,营销部门在CEO的圆桌会议上都没有突出的席位。而大量的营销学教授将注意力集中于狭窄的战术方面,比如如何定价、如何促销、如何传播。
而CEO们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以市场竞争为中心,来获得战略性的增长。在企业中,尽管营销作为职能一再地衰退,营销的必要性却越来越大,而这种必要性,就是回归到增长。
在这一情况下,我们对营销、对数据的理解会完全不一样,营销科学本质上是要支持公司的价值获取和实现。
最后,我对营销做了个新的阐述,从CEO、CGO层面,从增长的层面来看,什么叫做市场营销战略?
我列了一个公式:
市场营销战略=增长路径的设计+客户需求的管理+竞争优势的巩固+持续关系的建立。
回到我们最开始讲的近年营销的两大趋势:营销战略科学化和营销科学战略化。对CEO、CGO而言,未来最重要的是实现营销科学和营销战略之间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