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美团已在香港上市,能有这样的成就,当年的“千团大战”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不过,相比美团经历过真正的“战斗”,同是团购起家但成立时间较晚的拼多多,其发展就要容易得多。
通过在微信进行拼团形式的社交裂变,并得到腾讯投资和流量的双重扶持,短短三年就实现在美国上市,且市值一度逼近京东,不由得让人称奇。
不过,人们可能会更加好奇,是什么帮助美团和拼多多上市并成为互联网新贵?答案就在这小小的团购。
这个在8年前就出现过的风口,在2018年再次袭来,不仅催生出了叫做“社区团购”的新赛道,也产生了叫做“拼团裂变”的新营销玩法。
那么,团购是什么?有哪些玩法?为什么会再次成为风口?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就来好好扒一扒团购的“庐山真面目”。
所谓团购,就是多个人以相同价格购买同一种商品的行为模式,其目的往往是快速增加销量或扩大用户数量,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营销方式。
团购要想存在,必须有这样几个构成因素:商品、价格、团长与团员。
首先是商品。这是没有具体限制的,可以是水果、衣服等实物、也可以是知识付费课程等虚拟商品。
其次是价格。这是团购被发起的动力,背后有两个重要的消费心理学作支撑,即互惠心理和价格锚点。
所谓互惠心理,是因为受惠于人而产生愧疚感,想要回报对方,而价格锚点,则是设计一个比实际高的价格,让用户对比并产生选择。
比如,1元和99元分别是团购价格和原价格,根据价格锚点,用户会选择1元团购,而根据互惠心理,1元对于用户来说是一种“恩惠”,虽然需要满足团购人数才能得到商品,但用户也会分享出去让好友参团。
最后是团长和团员。前者即发起团购的人,后者即参与团购的人,双方多数时候属于同一社交圈,这也是团购能够发生并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
团长根据价格锚点对商品发起团购,再根据互惠心理邀请一定数量的团员参团,这就是团购的基本逻辑。
我们常说,研究一件事物要研究其本质,这样才能为我所用,这其实有一些片面,因为除了要了解本质,更要知道其有哪些玩法。团购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