扪心自问:你的产品是否有可能和其他部门/供应商的产品相连接,产生协同效果呢?
很多时候,产品的效益在网络的连接中能够得以更充分的彰显。
阿里巴巴将支付宝和淘宝、天猫连接起来,提供了买卖双方都需要的服务,并在双方之间培养出信任。
而从阿里剥离出来的蚂蚁金服,除了提供更好的支付手段、信用卡或投资管理服务外,还基于阿里的海量用户数据,将传统的金融服务商品化;从支付工具到金融保险服务的拓展,围绕蚂蚁金服服务平台,重组中国金融市场的半壁江山,网络价值随着节点和用户的增多而增长,产品也实现了融合。
反观滴滴出行,2016年滴滴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拼车业务公司,在国内每日订单量达到2500万,超过全球其他拼车公司的每日订单量总和。
但在2018年初滴滴刚开始盈利时,美团就在上海推出了自由约车业务,阿里的高德地图也开始推出顺风车业务,紧接着携程也在2018年4月宣布获得了在全国范围内提供约车服务的许可证。
滴滴规模如此大,几乎鲸吞了整个拼车市场,为何依然会有竞争对手不断在搅局?这个市场怎么就不能出现赢者通吃的局面?
可以发现:滴滴鲜少把兵力投入到产品或服务,而是设计和监督以算法驱动的自动化运营;新晋者只要具备些微的技术优势和不错的业务发展团队,也可能会从在位公司手中抢走可观的市场份额。而产品或服务能否取得长期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在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和防卫能力。
于是我们现在看到:滴滴开始和其他竞争激烈的行业(外卖、零食贩卖)建立联系,设法增强网络效应。
通俗来说,对于初步涉入企业市场的产品而言,择机抱住同盟的大腿,发展自己的合作伙伴,会对你的产品在市场中提升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
在你连接多个市场的产品的过程中,连接行业的效率也会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