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场上大部分的APP的产品形态上,已经不会仅存在一个AHA moment。不同阶段,不同身份的用户会有不同的AHA moment,这些AHA moment就是做用户增长的抓手。
比如:在闲鱼发布二手宝贝的用户和其他阶段的用户不同,他们的AHA moment是挂在闲鱼上的宝贝被人买走的那一刻。
对于这些用户来说,他们了解任何东西在被成交前,都需要被浏览,被咨询。一旦产品在给他们回馈宝贝被xx人浏览,或者被谁在咨询时,都能给予他们对产品的认可和信任,因为这些认可和信任会让他们对产品更具粘性,成为更忠诚的用户。
而对于增长的设计者来说,就需要把握这个用户心理,让产品不断的给予用户正向反馈,比如:设计这个【擦亮】功能,用户每天为宝贝【擦亮】得到产品的反馈是得到被xx人看到该宝贝的机会,也意味着有机会更快的卖出去。这个成功的设计为产品每天带来了稳定的日活用户。
别再迷信裂变了,补贴为产品带来的用户量是“虚荣数据”
现在大部分的APP认为使用红包等用户补贴的裂变方式,是最快速能够获得用户增长的方法。其实这种方式带来的用户是最不可靠的用户,随时会被其他竞品的补贴吸引,俗称“羊毛党”。
我做过几十次不同目的的红包活动,预算总额有几十万的也有上亿的,平均单个用户可分到的红包预算在10元左右。
而每一次活动做完后产品的用户数据都会呈现明显的“陡降”,一个月过后这批红包用户大部分是不能再和产品产生日常联系,会成为明显的流失用户。产品的用户体量确实上去了,但是日活和月活度却依然不会有突破。这批“羊毛党”的引入甚至可能还会影响到产品忠实用户的活跃度,所以慎用补贴的裂变。
但,如下几种情况或目的,使用补贴引流的方式是会有一定效果的。
第一种,以gmv为目标的电商类平台,适合红包补贴。
首先,促销打折符合购物用户的心理诉求,对他们来说这是具有吸引力的。
其次,电商平台的红包预算是可以被运营的商业模型所cover的,这是一个平台良性发展的关键。
我看到过很多娱乐性产品,虽然有自身的商业模型存在,能够有预算支持一次两次的用户补贴,但是这个补贴并不能再流入到平台的自身运营中。对比电商平台,用户领取补贴后,会在再平台进行消费,促进平台货物的流转,这个补贴就是流入到了平台运营中,是一个闭环。但是,娱乐性产品的补贴往往像是一针昂贵的兴奋剂,即使有钱也不可能总打。
对于非电商类产品,用户补贴无法最终成为产品运营的闭环时,依然可以尝试使用红包活动,但必须是以留存为目的去设计发放的活动玩法。
比如:闲鱼会用红包鼓励用户发布二手宝贝;短视频类的产品,也会用红包鼓励用户发布段视频……
这些用红包鼓励用户做的动作,都是产品的核心动作,是用户能够体会到产品价值的必要前提。一旦有用户对二手宝贝进行了咨询,一旦有用户对短视频进行了点赞,发布者就被唤回了。这是产品在做留存时的重要抓手,如果没有这些用户主动和产品发生了联系,那红包基本上等于白发。
所以,明确以留存为目的,红包为手段后,活动的玩法设计就可以围绕着这个进行创意。
继续拿闲鱼举例,这是一次以dau为目的设计的红包活动。
和dau相关的两个指标分别是用户活跃度和mau,而和mau相关的是新增用户量和召回用户量。
对于新增用户量是我们通过渠道投放,资源转化基本可以计算出来的,而召回用户量也是从以往流失率和召回手段的有效性可以了解的,基本上在运营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召回率是不会有太多变化。所以,在新增可被计算,召回率不会有太多变化的情况下,对于DAU的冲刺终点就放在了活跃度上。
DAU=用户活跃度x MAU=用户活跃度x (月新增用户量总量+召回用户数)
闲鱼是一个c2c的二手交易社区,用户可分为个人卖家和买家,部分用户即是买家也是卖家,但对于只要有二手宝贝发布过的用户(无论买过与否一律标识为卖家)活跃率是整体用户活跃率的几倍。
所以,做用户活跃率的核心抓手就是做卖家体量,让更多的用户发布二手宝贝成为卖家,从而就能提高整体用户活跃度,达到DAU的数据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