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9000万新品首发,除了数量巨大,从侧面也呈现出商品多元化,除了品牌主动入驻天猫提供新品首发,天猫在货源供给上主动扩张,包括工厂直供和源产地直供,宁夏的枸杞,陕西的苹果,大洋彼岸的海鲜,智利的车厘子,都成为双11的爆款。
对于品牌,要么及时迭代产品,要么慢慢等死。那些一个产品卖好多年的品牌,必然是要慢慢消亡了,就连国民网红老干妈,这么多年来坚持不变,也不出新品,现在销量已经出现下滑。所以在品牌端,想要活下去必须要不断的迭代产品。
新供给带来新消费,在消费端迎来多元化需求,冬天的雪糕卖出6万份,vlog手持相机单品同比增长232%,同时白酒硬通货热销8万件;抢盲盒手办与购买普洱生茶的可能是一个人;可能也有人,猫狗双全抢购宠物零食,同时给自己抢购褪黑素,即便这样也要购置三明治早餐机,戴森吸尘器。
我们从消费趋势中能看到2点洞察,一是消费多元化,抢茅台的或许也是买猫粮的,很难定义某个人的画像,每个人都是一人千面。二是大众对新品的热情,大多数人勇于尝试新品,也在快速厌倦旧产品,消费潮流的更迭堪比服装换季,这显示出消费市场的强大活力。
然后在营销端,多年以来营销人不敢动产品,市场部与产品研发部门离得很远。从今年双11供给侧的数据告诉我们,新产品才是创建品牌壁垒,驱动品牌增长的核心动力,所以,做品牌营销不能避开产品。今年我写过好几次新产品,都是从营销端切入,反向研发广泛售卖的新产品。
接下来我们做营销,也要参与进供给侧改革,营销人要勇于创造新产品,产品即营销,产品即品牌。
下沉市场,是过去几年中国最大的增长市场,谈增长必谈下沉市场。促使下沉市场增长的主要是两大基础设施,一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人一部智能手机,直接把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做到了10亿+,也就是说能用手机的都是智能手机。
二是物流渠道的打通,各大快递公司村村通,所有人都学会了网购。这两大基础设施让村镇用户参与到互联网主流渠道中,不再是互联网的门外汉。
下沉市场被拓荒到什么程度了?大家仅凭体感猜测是不靠谱的。来看下沉市场的双11的购买数据,电动牙刷,扫地机器人,家用跑步机,这些我们认为是城市中产小资才会买的东西,已经进入小镇家庭。
包括各方面数据,小镇的生活水平已经直追一二线城市,当五环内人群还在臆测,小镇青年购买5块钱一箱包邮的水果时,他们已经看上直播,跟着薇娅一起买千元单品了。
这次双11将成为下沉市场营销的分水岭,在此之前的几年是空白市场的拓荒期,就如我之前讲的,之前下沉用户特别好骗,因为信息不对称,因为没见过世面,看到2元的蓝牙耳机,总想买回来试试,这是一定要经历的过程。
但我们看这次双11的数据,看下沉市场用户购买的商品,我们看到的是大品牌,是新国货,是智能家居。仅从这一点,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下沉市场的变化,小镇用户的两只脚都踏进了主流互联网,谁也别想忽悠谁了。
对此我的看法是,“下沉市场”这个词必将成为历史,会被互联网抹平。大家在同一个市场,没有谁上谁下。北上广的少女和村里的少女,喜欢同一个易烊千玺,购买同一件化妆品,能说他们不一样吗?
所以,我们在营销划分人群时,应当逐渐将一线城市与下沉市场这个维度去掉,应该分男女,分老少,分兴趣,但可能不会再有下沉用户,下沉市场见底了。
今年,裹挟着5亿人的双11,平均每个家庭1.25人参加双11,这里面有全中国唯一一份最真实的消费数据报告,是5亿人用2684亿共同描绘的。
这个趣味数据还是太笼统,应该把更具体的真相展示出来。但这份数据向我们展示了几个营销人最关心的问题。两个核心市场,下沉市场与直播市场;一个品牌现状,供给端迭代爆发,消费端多元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