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详情页的“刷新”在概念上与内容流的“刷新”是截然不同的,在详情页里,他更倾向于“更新”的概念。
也就是将最新的详情内容“更新”给用户——并不是所有的详情页都需要这个功能,同样的,也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下,详情页的刷新才会具备价值。
常见的详情页包括电商的商品详情页,订单详情页,资讯的文章详情页,社交的用户详情页,音乐产品的歌单详情页,活动产品的活动详情页等等。
其实大部分详情页都是不需要刷新功能的,这些详情页本身不具备对内容的“更新”诉求。
网易云音乐的歌单便没有刷新功能,用户每次进入歌单时,都需要加载最新的信息,而用户停留在歌单时,即使不更新,也不会影响用户的使用,实际上这些歌单的更新概率极低。
云音乐的歌单大部分都拥有数百首音乐,有的歌单甚至拥有上千首音乐,但这些音乐的更新频率极低,有的持续了数年之久,平均算下来也许一个星期只会增加一首音乐,或者一次增加几十首,但几个月都不会再次更新。
这表示用户在每次访问时执行的加载功能,就已经能满足人们的诉求,毕竟信息没有变化时,无论我们更新多少次,都不会有变化。
当更新频率远低于用户的停留时长时,也就不需要更新功能了。
我们熟悉的今日头条的文章详情页,云音乐的歌单,微信的好友相册都没有实现刷新能力,并不是忘记做这个功能,而是不需要做这个功能,在这些详情页里,不具备“更新”的诉求。
人们在详情页的停留时间并不长,或许在我们的认知里,大部分时间都停留在详情页里,但这里的详情页并不是相同的详情页。
我们计算的用户停留时长是在某一个内容的详情页进行停留,而不是所有的详情页停留时间的总和。
电商的商品详情页和订单详情页比较特殊,这两个页面通常我们会在详情页植入刷新功能,因为信息错误导致的后果极为严重。
尽管商品详情页与订单详情页同样不具备更新频率,但内容发生错误的后续影响却比其他详情页更为严重。
这里的影响体现在订单金额,也就是钱可能产生错误,导致存在一些漏洞。
相对其他详情页而言,电商的商品详情页并不是最终页面,他只是作为用户支付前的跳板,最终目的是让用户完成支付行为。
因此在一些不希望用户返回,通过重新加载获取最新内容的页面,我们会植入刷新功能,用来实现内容“更新”的能力。
还有第三种刷新功能的应用方式,一些依靠网络请求获取数据的页面,存在网络请求失败的可能性,我们会在监听到请求失败时,为用户提供刷新能力。
在互联网还不成熟的时期,许多初创团队以及产品新人,将刷新功能作为了必要能力,几乎在所有页面都植入了刷新功能。
这不仅不会让刷新功能发挥作用,有时会产生负面效果,有的会给用户造成负面映像,有的则是因为完全不需要这个能力,被彻底的无视了。
但不论是何种表现结果,我们都需要支付该功能用来实现的开发成本,以及测试和验收成本;仔细算起来,这样的时间成本并不算低——毕竟背后都是人力成本,是要花钱的。
当用户规模最够大时,无效的刷新还会占用我们服务器的计算能力,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性能压力。
即使是淘宝,在面对双十一时,也不得不减少次要借口的请求,甚至为此关闭一些比较重要的服务。
服务器的计算能力并不是可以无限制挥霍的,我们很少考虑服务器压力只是因为数据量还太小,还可以挥霍,但这不应该是我们浪费资源的理由。
当我们对功能的认识足够清晰,足够灵活时,我们也能够更灵活的使用功能,今日头条的刷新就是最佳的案例。
可以说,这样的刷新为今日头条增加了30%的阅读时长。
二、“刷新”还可以这样用
刷新在内容流的通常做法是从页面顶部向下滑动完成刷新的业务,这原本是一个极其不起眼的功能。
今日头条除了保留原始做法以外,还提供了另一个“刷新”功能的触发操作,当我们滑动到上一次更新点时,会给到用户一个提醒:“你刚刚看到这里,点击刷新”。
对刷新功能的巧妙应用,充分提升了用户的持续阅读性,在此之前,如何让用户持续看到新的内容,是资讯类产品让人感到头疼的一个问题。
我们只能按照一定的序列将内容呈现给用户,每一次用户使用产品就建立了新的加载点,随着内容的向下浏览,只能是看到以前阅读过的内容,此时用户的持续阅读就被打断了,需要多次滑动页面,回到页面顶部时,才能触发新的内容。
原始的刷新功能触发条件是在页面顶部,向下滑动才会触发刷新,也就是必须在第一条内容的基础之上触发刷新。
当持续阅读了4页、5页时,就需要用户回到第一条内容,回到页面顶部才能触发刷新。
腾讯新闻将这个功能称呼为“点击回到顶部刷新”;网易新闻将这个功能称呼为“上次看到这里,点击刷新”。
为用户建立阅读痕迹的实现原理十分简单,在用户执行刷新功能时,就建立一个内容之间的分割坐标,将新的内容和旧的内容进行区分,并植入刷新功能的触发按键,就可以实现。
我们考虑的是让用户持续性阅读,较长的阅读时间便是由若干个持续阅读构成,持续阅读是长时间阅读的前置条件。
我们可以通过操作步骤和间隔时长来判定,巧妙利用刷新功能为持续阅读带来的巨大价值。
没有插入式刷新之前,用户需要向上滑动4~6次才能获得10条新的内容,整个耗时需要0.5秒~1.5秒,也就是每间隔10条内容,用户回到顶部触发刷新所需要支付的成本,重复10次,就需要用户支付40~60次滑动操作,总时长耗损达到了5秒至15秒。
增加插入式刷新之后,用户只需要支付点击刷新的一步操作,以及0.1秒的刷新时间便可以达到持续阅读的效果。始终给到用户“阅读不完”的体验,通过对持续阅读体验的增强,最终导致用户长时间的停留。
每次刷新不能多加载一些内容吗?比如刷新一次,加载100条?
考虑到对服务器性能的最大化利用,用户每次刷新加载基本都只能获得10条左右的内容。
量,这是为了避免内容给太多,但是用户没有完全阅读导致的服务器资源损耗。同时,每次刷新加载的内容越多,下一次刷新所需要执行的成本越高。
巧妙的借助刷新的能力,就能规避新旧内容更替时,对用户持续阅读带来的“阻塞感”,让持续阅读变得更加流畅,让用户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其中。
想一想我们自己的操作习惯呢?你是不是和我一样,在看到插入式刷新时(你刚刚看到这里,点击刷新),是否会条件反射般点击刷新,继续阅读新的内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