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主要分析一下微信视频号背后的设计逻辑。从PM的角度来浅谈分析一下微信视频号的设计逻辑及背后的决策思路。本篇主要对以下问题的思考进行展开:
一、视频号的尺寸为什么不抖音我相信在视频号内部,早期决定是做沉浸式全屏还是目前这种限制尺寸的方案,一定发生了一段猛烈的碰撞。目前,视频号的最大尺寸为1230 x1080(px),最小为608×1080。高宽比最大为11:10,如果视频小于这个比例,上下以黑色背景填充,大于这个比例上下会被裁掉。那么,视频号为什么最终选择当前的方案呢?我从以下角度拆解一下背后的逻辑:
1.定位我们从视频号的定位说起:一个短内容创作平台,也是一个发现世界的窗口。这里面有几个关键字:短内容、创作平台、发现世界。承载短内容的形式有很多种,比如短文案、图片、小视频、语音等。现实中也往往是这几种的组合形式。从短内容上出发推导不出来任何P结论。我们再从创作平台方面思考一下。
一个短内容创作平台,我们主要创作的内容是什么?我的答案是:个人观看或者理解世界的镜像。作为一个素人,我发现自己手机里全屏拍摄的图片和视频基本是自己不愿直视的,因为基本没有任何观赏性,发给朋友圈之前基本都会剪辑一下,获取局部画面再发送。我想这不是我个人面临的问题,不信你翻翻你的手机相片。普通大众没有经过摄影的基础训练,更别说修图训练了,对于光、角度、画面的理解基本和小学生没有太大差别。那么,怎样减少因个人技术造成的内容观赏性损失呢?前期通过调整焦距,后期通过剪辑(指裁剪)来实现,总之都是为了扩大或缩小视野。通过扩大视野让人着重于全局感受而忽略局部细节;通过缩小视野让人感受到局部即全部,从而重构感知范围,减少干扰。扩大视野,作为一个第三方工具是很不好把控的,但是,对于第二点缩小视野,产品是可以强制控制的。
强制并不是为了限制用户行为,而是为了更好的提升社区内容的整体质量。这是第一点原因:规避用户创作内容的杂质,提高社会内容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