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知识科普类文章来说,创作本就艰难,查大量资料才能出一篇文案,发在公众号上的话,大概率只有粉丝看得到,靠内容出圈很难。
还有,公众号生态太封闭了,创作者再优秀,它跟目标用户中间始终隔着一堵墙,而且靠“发现公众号”跟“相关文章推荐”只是隔靴搔痒,作用有限。
所以,很多创作者喜欢有算法的平台。今日头条系算法很强,可惜用户不匹配。盘算来盘算去,最后只剩下了B站跟知乎。
知乎视频目前不很行,又赚不到钱,用户人均985,让人望而却步,这么一看,只有B站了。
B站的留存率高,跟算法有很大关系。我经常有这种体验,看完一个喜欢的视频之后,相关推荐也会看一看,有时候这个链路能持续七八层…(2)B站社区氛围有激励作用
B站CEO陈睿曾经说过:“我们做的不是好的内容,而是一个产生好内容的机制,土壤好了,上面可以开出各种各样的花来。一年有超过 100 万的 up 主在 B 站创作,真正出名的还不到十万人,但为什么大家愿意来我们这创作?这就是模式的力量。我们不能决定一个作品的好坏,而是让那么多的用户去检验,很多时候专家的审美都是滞后的,用户的审美才是真正超前的。”
不得不感慨,B站有那么多up主愿意“为爱发电”,跟社区氛围关系很大。说白了就是,在B站有对于内容的反馈。
我觉得创作者最难受不是看见批评,而是看不到评价。批评能使人进步,能看到坚持下去的必要,而什么反馈都没有,最是扎心。
B站的弹幕跟评论区已经是社区文化的一部分,可能有的视频播放量不高,但是弹幕跟评论区会有反馈,比其他平台的冷清稍好一些。
新媒体课堂在B站发视频,有一期播放量才三千出头,却有192个人点了赞,这个对我们鼓励很大。
目前来看,我对于在B站发视频还处于看好状态,因为还没到洗牌的时间,等入局的up主多了,这个赛道的优劣就会区分得越来越明显,一定会有大批up主掉队,这是内容平台发展的必然趋势。
优胜劣汰没什么好说的,另外,我其实比较担心素材的版权问题,很多up主都是在视频末尾加入素材来源,严格来说并不能完全规避侵权风险,万一被捶上门也是尴尬。
B站的商业化进程推进这么快,眼下可能变现不明晰,但未来必然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