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作为流量的载体,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工具、内容、工具+内容。这三类没有明显的界限,既可以独立,也可以相互融合。
工具类产品:我们把工具类主要流量的形态分为社交、搜索和其他。在我看来社交和搜索是流量的主要行为,因为人类拥有社会性的需求。我们需要不停地获取信息,比如一起开会、讨论。我们还要不断输出信息。而获取和输出的过程,就是社交的过程。当没有办法和人直接交互时,就是一个人搜索的行为。比如去图书馆找书,用搜索引擎等等。其他类工具很容易理解,比如说记事本、计算器、滴滴打车等等。
内容类产品:这类产品如今有很多,不用多说。我们常见的短视频、资讯类产品,基本都是内容型产品。
工具+内容类产品:这类产品是以上两类的结合。比如,微信已经成为一个工具+内容产品,它的内容很多,金融是它的内容,服务也是它的内容,内容不是只有微信号这样狭义的定义。
从我对流量的理解,工具的变现效率低于内容。工具在第一时间内会被用户触达,但这个代表行为,并不代表消费。而用户在看内容的同时已经在被潜移默化地消费。某种程度上,工具是基于理性行为在做选择,比如打开计算器计算,打开天气预报APP看天气,这都是用户的主动行为,目的性很强,但对用户的标签属性不强。而内容是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行为。比如公众号基于订阅的内容推送,抖音基于算法的内容推送,使得用户在消费的过程中其实实现了人群筛选、流量筛选的过程,所以基于内容的变现效率会更高。
下图为工具、内容变现价值的关系,在对工具进行进行功能扩展与内容扩展后,变现价值的曲线将从斜线变化为抛物线。
随着市场逐渐饱和及竞争对手的不断涌入,产品的LTV总是呈现出下滑趋势,而CAC总呈现出上涨趋势。LTV/CAC越高,说明盈利能力越强。我认为,理想的ROI= LTV/CAC 应该在3左右。ROI小于1,则说明产品很难继续生存。ROI大于4,说明产品在市场上投入不足,需要加大投入速度和力度(市场空间很大,盈利能力很强)。ROI1.5时,产品处于可盈利阶段,但增长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