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新媒体内容,整体都在变得更加资讯化、娱乐化、情感化、生活化,肉眼可见。
去追热点,去发一些行业最新资讯,去犀利点评事物,去调动读者情绪,去各种批判吐槽,去消遣娱乐的内容其实更好做,且阅读相对更高;而去思考,去查资料的专业内容未必受人待见,花了几倍的精力,可能也不讨好。
刘润老师有个 “人生商业模式” 的概念——不管你是谁,做什么工作,本质上都是通过出售自己的时间在赚钱。大概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一份时间出售一次,上班一天拿一天工资。第二类是同一份时间出售很多次,比如你花半年做一个产品,可以持续卖几年。第三类是购买别人的时间再卖出去,创业招人做公司就是这个理。
其实做公众号也一样,第一类是写一篇文章,当天获得一批阅读。第二类是做出一些存量干货,最好是产品化且打破时效的,能持续获得阅读。第三类则是形成成熟的内容体系和标准内容生产流程,找人帮你不断地做。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个人公众号,因为不同新媒体平台的属性和机制都不同,可能有的适合做抖音,有的适合今日头条。
但几乎每个企业都适合做公众号,只是一定要拿捏清楚这个公众号要配合企业发展做些什么,是用户维护,是功能承接,是提供服务,是配合卖货,还是纯粹内容输出……
以前做公众号运营,大多是不需要很深入了解产品、销售的。把粉丝做起来,找到好选题,输出不错的内容,最好做出一些10W+,也就够了。
但这要放在之前也就罢了,现在越来越多企业都是结果导向,偏向业绩。你得更深入了解产品、业务逻辑,关注转化率、策略效果,产品思维要重,营销思维要起来。这其实本就是基本硬实力,只是现在更需要。
特别是今年以来,看到无数公众号运营开始更卖力琢磨转化,或者慢慢转型,有的甚至直接被淘汰。
有人说公众号能回到当初的鼎盛时期吗?我看是不能,过了就过了。
用户阅读的习惯已经发生变化,且抖音、快手、B站等这些外部平台都起来了,不断抢走注意力。加上公众号内部两极分化严重,优质创作者断层,回到从前我认为完全没戏。
不过,占据内容生态半壁江山的公众号,受挤压归受挤压,我从没觉着它不行了,在我看来它依旧是国内第一的新媒体平台。不是谁都有11亿日活的微信撑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