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我对营销逐渐丧失信仰。一度认为:营销无法打仗,只能锦上添花。
哪怕创业时,我营销的部分准备得已经足够充分,却依然迎来了大败局。这让人绝望。
产品定义时,我们的目标用户非常聚焦,针对健身市场的运动酸奶,主打代餐、补充蛋白质、0脂肪0糖。
当时市场大部分酸奶还在强调好吃、健康无糖,而我们做了酸奶市场的细分。挖来了最好健身房连锁品牌的市场总监,认为渠道也已十拿九稳。
加以符合健身客群的品牌包装设计和IP人物形象打造:
第一批产品出来后,我们开始与健身品牌做跨界合作、投放KEEP等运动APP的KOL,下一步的计划是入驻健身房冷柜。
没能继续下去,资金已无法支撑后续运营,我们死在了自己的技术壁垒里。
在产品定义时,考虑供应链、运输成本等,我们决定要做常温酸奶。可要满足产品的卖点,只能做冷链。只顾着一定要把产品做出来,忽视了对产品后续的可行性分析和资金情况。
等保质期只有15天还需冷藏的产品批量生产,我们傻了眼。
工厂生产线愿意开启的前提是,有足够吨以上的起订量。接着我们需要找冷库来保存这些只能存活15天的酸奶,生产一批就烧一批钱。
这里还不到产品批量上市,对资金、供应链、物流、冷链等的考量,已经压垮我们。卒。
经历了生产技术无法满足产品定义,营销胎死腹中的空欢喜;经历了没钱继续投入,营销爱莫能助的迷茫时刻;突然意识到,我视为王之信仰力大无穷的营销,好像没什么用。
尽管考虑了用户需求、产品功能、营销在产品定义阶段就开始介入、包装符合品牌调性、宣传渠道聚焦等等,但,就是没什么用。
你想做品牌、让品牌价值最大化,你就要在一家产品符合用户需求,且资金预算充足的公司,他们重视用户、营销和品牌。
有这样的土壤太难了。如果都满足,你又会发现,做的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品牌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你就真的,无关紧要。
我不能接受这个结论,但我无法反驳,我的职业信仰坍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