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远从更底层的逻辑来说下“私域”,方便门店老板和直营机构能够更清晰的认知到私域的重要性。
私域流量,百度给出的清晰定义是:
在我看来从素质教育赛道理解,私域流量就是搭建一整套围绕微信生态形成的交易闭环模式,实现熟人经济的线上营销模式,而这种模式,对于教培行业本身也是一种天然的优势。
但是多数的“线下教培行业”把私域理解成了简单的朋友圈营销,通过的朋友圈疯狂的课程砍价,裂变,群发,拼团营销等促达到学生家长,最后迫使家长不得不把“机构招生”的销售给删除了。
每个校区门店线下地推,放学的时候通过小商品换取家长的线索,这就是公域流量,你无法控制,并且还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才能拿到家长的联系方式,并且转化率极低。
相对于门店运营“公域流量”来说,私域有更便捷的触达性,而且可控制和复制,经常上网的人看到过网络上对公域是这样的解释:“公域就像大海,里面有很多鱼,而私域就是你家的池塘和小溪”。
要养鱼,你就得从大海里面把鱼打捞到自己的池塘,要养更多鱼,就要扩建池塘,形成完美的闭环,然后用小溪把不同的池塘串起来,让鱼可以在不同的池塘之间游动,总而言之,就是“跑不了”。
那么在实际的生活当中,以素质教育行业加盟门店的视角,有哪些属于公域和公域的流量呢?
经营私域和做“微商”不同,很多教培机构的线上IP号的运营都把自己干成了“微商”,而且是低级微商,只知道每天群发,没有社交的营销。
微商的营销本质是一种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模式,核心是分销代理,最终达到销售商品的效果,吸引下家权重比消费者要多,营销的载体(商品)必须是高频,高毛利和大众化容易传播的为主。
那么教培门店运营私域流量则不一样,同样是做熟人经济,门店经营的是一种“用户思维”,是一种可以和家长,学员直接对话的渠道,它的核心是产品(课程),是服务。
甚至于产品服务为家长提供的价值,而在这当中,销售课程就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结果了。
当你这样的理解的时候,你就会把私域中的个人号当做自己的门店去经营了,而不是每天课程打折,各种广告刷屏,没有个人生活的运营,缺乏价值的输出,甚至于各种鸡汤的复制。
换个角度想,你在线下开个素质教育门店,你会在你的门店贴各种小广告吗?你会每天不打扫卫生吗?相信肯定不会,这就是“私域”营销,从个人号这一环节最重要的“认知差”。
为什么有的独立门店,中型机构私域运营的非常好,因为他们会给自己团队的销售,运营IP的班主任培训私域中的最“底层的方面”,要把“家长”当中你的父母一样,试想下,你会每天给自己的父母群发吗?显然不会。
私域是一种人性,从触达家长,提供价值,到课程成交的一个过程,支持这种思维的底层本质是一种“需求满足论”,从门店经营者角度这么思考,招生就能少钱,做到熟人裂变,从而赚更多钱。
在经营的过程中,利益是开启教培门店与家长的基础“万能钥匙”,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家长愿意为了孩子拼团“听公开试听课”,邀请好友买双师课打折等等,当然这也是获客的一种常用手段。
按照马斯洛需求论,以“便宜”为主的营销没有谁是不喜欢的,但是现在的家长多半自主独立思考意识强,注重体验感,不要一味的用“便宜”去做促销,多思考如何挖掘优质的服务体验。
同时构建私域的底层逻辑是基于“信任”,从付费角度也是基于“诚”,信任的基础是在于门店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活动或者行为中,做出的承诺是否兑现。
当然,私域也是一种从众心理,比如你的朋友在用某读书会,当他给你推荐的时候,告诉你有几百万人也在用,你会不会心动呢?
那么基于素质教育的门店老板,在运营品牌的时候也是这样的逻辑,当维护好种子家长,他们就会给你都带来源源不断的社交分享。
从底层角度分析私域,经营始于从众,助于信任,利益在于需求洞察,用好这三个方面,经营好就不是太大问题。
构建私域,先了解底层,从商业模式和人性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更有助于对私域的深度认知,也更好的促进运营,但要注意“私域不是万能”,门店的服务,产品才是经营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