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对于做私域的企业来说,标签体系不必可少,但也并不是每个公司都能做用户标签。
用户标签体系不是拿来即用的,需要有经验的团队适配公司业务流程,才有可能建立有价值、可落地的用户标签体系。
同时,如果没有一定的行为数据采集能力,标签计算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通常获取用户标签信息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是从过去消费信息中提取,然后自动筛选。企业事先设计好标签词,系统再自动对照着给用户打上相应的标签。
比如消费频率,只要抓取淘宝、京东、线下门店的数据,企业就能识别出这个用户消费过几次。以此类推,最近购买的产品、购买时所在的地域、颜色偏好等,都可以依赖系统自动化,通过对消费行为数据的筛选来识别。
不过,即便当下技术这么发达,语义分析技术也已经很成熟,国内的CRM暂时都还没法做到上述智能化水平,主要是国内各平台间数据缺少打通,形成用户数据孤岛造成的。但自动筛选标签无疑是一个未来发展的方向。
第二种是通过运营人员与用户交流沟通,有意识地引导、记录,从而获得企业需要的标签维度信息。
这就要依靠靠人的力量了,尤其是那些会聊天、会沟通、会观察的人。通过这种方法来获得消费信息,企业通常会事先设计好问题,然后培训客服或者用户运营人员,并规定运营人员需要在多长时间内完善这些信息,这也会作为检验运营人员工作的一项指标。
比如,我们曾经服务过一家钻石品牌公司,他们希望知道用户的生日。我们给出的方案是:
在引导用户进入私域流量池前,就在引导语中告诉他们,生日时企业会有神秘专属礼赠送。这样进入私域流量池后,用户就会主动告知企业自己的生日,即便少部分人忘记告诉,企业也可以主动询问。
借助这个契机,企业也可以和用户聊些其他的内容,捕捉到更多想要的信息,然后再一一填充到用户的标签信息里。
还有一种情况是企业运营人员不需要与用户进行直接沟通,只需要观察就好。
例如酒店的服务人员在清理房间时,能够发现客人的一些偏好,比如某个客人茶缸里的红茶经常被用掉,某个客人每次都要求多放几瓶矿泉水。
这些细节,服务人员都可以观察并记录进用户档案,当下次客人再来入住时,不用客人提醒,酒店就能提前安排好。不仅如此,酒店还可以根据提供定制服务后的顾客反馈,不断更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