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明确一下积分兑换的意义,是在于留存用户,提高用户活跃度;
那兑换商品的目的是通过商品来引导用户的行为,提高软件的使用;
钱只是数字,数字无法直接使人产生联想,链接到需求。
金钱数字需要通过可购买或者可兑换的实物及其实用价值来呈现它的购买力,每个人联想能力不同,通过联想去链接的物品也因为认知不同而不同,所以很难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
比如1000积分兑换10块钱,对于物质条件较好的A来讲10块钱可能链接到的是运动之后随便买的一瓶功能饮料的价值,对于物质条件相对差一点的B可能链接到是一份作为午餐的炒饭的价值。
因此,A可能觉得不值一换,逐渐丧失对积分的兴趣。B可能觉得比较值得一换,对于积分兑现是有充分的兴趣的。因为标准不统一而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兑换商品就是把现金转化为社会公认的等价的具体物品,用户在使用积分兑换的过程中第一时间把可兑换的可能具象化了,对于认知不同的用户而言是在第一时间统一了评价的标准。
当然也有人说用户的经济水平和认知体系不同,即便是具体的某一个物品对他们而言价值也是不一样的。这是一定的,这种差异是无法彻底消除的,但是在实物匹配积分的设计上就要花心思。
原则上选择兑换的商品应该是能够营造出其价值或公认的市场价格略高于这个价位在市场上能够买到的商品。
而且各积分段能兑换的商品要能够帮助锚定这个积分值所对应的市场价格,通常选择是用价格相对稳定,波动性不大,实用性强,必要性强的商品来做锚定辅助。
比如,3000积分兑换的商品有金纺除静电洗衣液1L,30块钱话费充值券,可口可乐330ml易拉罐装12罐。
这里面用来做价格锚定的就是30块钱的花费充值券,用固定的公认的市场价格锚定3000积分;让用户产生3000积分约等于30块钱的概念。
接下来用户兑换积分的时候,无论选择金纺还是可口可乐,这类商品都是超市上牌价高于30,但是成本远低于30,成本就节省下来了。
既获得了用户好感,维系与用户之间的链接,又节省了成本,相比于直接兑现金,成本差异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