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设备才能使设备创造更大价值,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就是使用管理,加强在建施工项目的设备使用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
1、项目经理要重视设备的使用管理,设备使用管理的好坏关系到一个项目的成败,项目经理要亲自主抓设备使用管理,熟悉和掌握有关设备管理业务,深入施工现场,了解设备的使用、维修、保养情况,协调施工生产与设备管理的矛盾,做设备管理部门的坚强后盾。有人说,企业的领导对设备管理的认识水平有多高,设备管理的水平就有多高,这话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许多设备管理工作人员都发出这样的感慨,如果单位一把手重视设备管理,工作就好开展,单位的设备管理能见成效。有人比喻说,设备管理部门永远是站在被告席上,设备好的时候想不到你,设备坏的时候,人家问你是怎么管的。因此,项目经理要做好设备管理的后台老板,让设备管理部门充分发挥作用,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2、制定切实可行的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把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的身上,也就是把人与机的关系相对固定下来,有了使用管理制度,就能增强操作人员爱机护机的责任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利于操作人员熟悉机械设备特性,熟练掌握技术,合理使用机械设备。项目应形成科学、有序的管理体系,完善管理机构,确定主管机械设备的负责人,设置适应项目施工所需的设备管理岗位,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机管人员,并相对稳定。管理制度应在企业制定的制度基础上结合项目本身特点进行制定,要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要注重管理制度的执行,一个再好的制度没有很好的执行也是不行的,因此,必须严格执行设备使用管理制度,设备管理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设备管理专业人员要加强对作业层的机械维修、使用管理,并进行具体指导。
3、设备的使用应具备适宜的工作条件,如道路、工作面布置、装卸位置、动力供应、照明设施等,均应经过周密布置和安排。新购入、经过大修、改装、重新安装的设备必须经过试验和安全检查,合格后正式投入生产。设备使用应贯彻“管用结合、人机固定”的原则,实行机长负责制,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新设备在试运转和使用前,必须将技术文件、构造性能和安全操作规程向有关人员交底。要加强操作人员的技能、职责和安全教育。操作人员须经过专门、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技术,持证上岗。操作人员应服从项目的统一指挥,履行岗位职责,树立爱机护机的责任感。
4、做好设备现场管理工作。项目的施工现场是工程施工的躯体,项目的基本职工在现场,项目的设备和资金的主体在现场,项目的生产能力、思想作风、管理水平也是在现场体现,项目的各种决策还是要通过现场作业去完成。可以说,施工现场是一个项目各种生产要素的集结地和暴光的场所,因此,项目的的现场管理是十分重要的。设备的现场管理主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⑴改变观念,强化现场管理。要有明确的现场管理的目标和口号,并列到项目的各项制度中去。许多优秀的企业在设备的现场管理上都有先进的经验和响亮的口号。比如,东风汽车公司提出现场是“帝王”和“跑步到现场”的口号;株州硬质合金厂提出设备现场管理的“三清”(设备清、场地清、环境清)和“六不漏”(不漏水、汽、电、料、液、油)活动;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提出“强保养”的口号等。我们项目上要学习现场管理的先进经验,保证现场设备的完好有效,减少设备故障,提高设备管理的整体水平。
⑶注重人的因素。在项目施工中,物质要素(设备等)是施工得以进行的基础,而人(操作者、维修人员等)则是施工中相对活跃、并起决定作用的要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人力资源,实现人机系统的协调和高效,提高现场管理的水平,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工效,为项目创造效益的目标。
5、注重设备的检修和保养,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是离不开维修和保养的。保养工作要紧紧抓住清洁、紧固、润滑、调整、防腐的十字作业方针,这是日常保养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抓不懈。对于大型关键设备要实行特级维护,管、用、修三结合,由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共同维护设备运行,共同分析设备故障原因,以最快速度排除故障投入使用。项目根据设备运行状况,要合理安排设备大中修,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项目要重视修理质量,制定严格的修理规范,控制返修率,修理车间建立质量管理机构和制度,由设备管理技术人员会同修理车间主管人员进行出厂验收,修理质量不合格的坚决不能出厂。应逐步提高修理技术,加强设备状态监测,对使用频率高、易损坏、出故障的设备,应加强跟踪诊断,由事后修理转为事前的视情修理,做好设备故障预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早采取措施,提前检修。总之,项目的设备维修保养要切实做到“资金、人员、时间”三落实,以确保设备的使用完好和正常运行。
6、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机械事故的发生。机械事故是设备使用的大敌,一次机械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设备的损坏,还耽误了施工生产,损失是巨大的。据科学研究,机械事故的发生,88%属于本人不注意。9%是不安全物性原因,2%是不可抗拒灾害,1%是原因不明。由此可知,绝大部分机械事故是可以防止的,正确操作设备不仅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还能减少机械事故的发生,因此,设备一定要按操作规程操作,对违反操作规程、不爱护设备的要坚决处罚,以加强操作人员爱护设备的自觉性和责任心。对已经发生的机械事故,要本着“三不放过”原则,(既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和职工没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认真做好事故处理工作,查出原因,分清责任,按规定进行处罚,并做好整改措施,防止以后事故的发生。
7、加强设备的润滑管理工作。多年的施工实践证明,设备的故障原因在润滑方面的因素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在项目上要强调润滑对设备正常运行的效果和作用,各级管理人员提高对润滑重要性的认识,做好设备的润滑管理工作。在项目设备润滑管理上,我们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⑴技术管理工作。要了解各种设备的磨损原理,掌握摩擦机理,正确选择润滑油,对在用的润滑油品种要进行统计分析,制定用油计划、按质换油计划,要按工况条件随时调整润滑品种和换油计划,对关键设备的润滑油要进行监控。同时要加强各级润滑技术人员及润滑工的摩擦学教育培训,推广润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条件具备的,可以采用计算机建立润滑管理系统。
⑵物资管理工作。润滑油要正确采购、科学验收,保管员要熟悉掌握各种润滑油的特点和使用方法,进行正确保管与发放。同时项目要做好科学的废油回收和再生处理工作,节约工程成本。
8、做好配件管理工作。配件消耗是设备使用中的必要成本,配件的供应、仓储、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项目的配件管理工作应由设备管理部门主管,不能与材料的管理混淆,交于材料部门来管理。因为配件的管理与设备的管、用、养、修紧密结合,使机械设备在运行、修理中发生的问题较易发现,它们的矛盾也容易解决。在配件管理上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⑵按编制的配件计划组织配件订货、采购,由于配件的品种繁多,许多设备的零部件经常修改,在订货采购时要特别细心,一些配件仅差一个字母和数字,或设备出厂年限不对,采购的配件就完全不适用。因此,采购时一定要按配件计划的要求,并注意设备的年限。
⑶及时验收,合理发放。配件到货后,要及时开箱验收,查看型号规格或件号,点清数量,进行必要的检验。对需成套才能使用的配件(如曲轴瓦、活塞环等),必须检验其成套性。对需要做作动平衡试验才能出厂的配件(如曲轴、飞轮、离合器等),要检查是否作了校正(一般都有校正重量的钻孔)。配件的发放要有制度,杜绝人情发放和关系发放。同时对有回收利用的配件,要做好交旧领新的工作,以便做好修旧利废工作。
9、把使用管理与贯彻ISO9000质量标准结合起来,让贯标工作落实到使用管理每一个细节,按照质量体系文件要求进行管理。企业经过申请和审核,取得了有关认证机构的认证,说明企业的质量体系符合ISO9000标准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质量管理已经完美无缺,相反地,它是一个新的起点,严格按照质量体系去运行,通过管理评审、内部审核等有关活动,提高工程质量,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项目的贯标工作要注重以下几点。
⑴项目经理要学习和熟悉质量体系,全面掌握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保证运行良好。有人说,贯彻标准就是贯彻领导,这话虽然片面,但也有些道理。质量认证时许多问题都是要求必须由领导回答,在管理评审中也是领导评审占最主要的。只有领导懂得和重视质量体系,质量体系的运行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⑵充分发挥内审员的作用。企业的内审员都是经过选拔和培训的技术骨干,熟悉和掌握质量体系的运行机制。项目的内审员一般分布在各个岗位,不仅要发挥他们在岗位上作用,还要发挥内审的作用,让他们参与项目的重大决策,做好项目经理的参谋。
⑶质量认证工作特别强调体系运作的有效性,体现在必须有可追溯的记录,没有记录等于没有做。因此项目设备管理的每项工作必须有记录,要求每个职工清楚该做什么、为什么做、何时何地做、由谁做、怎么做、是否有记录,按照“该说的说到,说到的做到,做到的有记录”的原则,认真做好质量体系要求的每项工作,保证质量体系正常有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