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地下防水设计的节点中,变形缝是最复杂的,失败率也是最高的。为此,建议在地下室排水系统设计时,尽可能考虑在变形缝附近设置集水坑或排水明沟,以防止万一渗水后,采取导流措施,不影响正常使用,也有利于堵漏注浆等补救工作的开展。
地下室一般不考虑设置温度变形缝,抗震缝一般也不设在地下室。实际上,地下室设置的变形缝主要是沉降缝。因建筑各部分刚度变化较大而设置的抗震缝并不多。
从防水的角度看,变形缝的宽度宜小不宜大,超过40mm宽,就应慎用。因此,建筑专业在方案或初步设计阶段就应注意到这些问题,避免在多层地下室的多层部分设置变形缝;或与结构专业密切配合,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控制设计沉降量,避免在平、剖面复杂之处设置沉降缝。
双墙之间的净距应便于拆模及防水施工。将双墙设计成并靠在一起,后施工的一侧按外防内贴的作法,似还值得商榷。变形缝两侧应考虑避开明、暗梁柱,以便止水带的安装固定不受箍筋的影响。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两侧各挑出350mm,令此范围内只有构造配筋,可以方便地采用钢筋套夹固定止水带。
鉴于止水带两侧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失败率相当高,建议采用柔性“三通串筒”给料:配以两侧同步振捣,使止水带两侧总是同时浇筑混凝土,避免了柔性止水带由于施工原因的变形偏转。
在厚底板处连续设置数个止水带的方法不可取,因止水带下混凝土本来就不易浇筑密实,数带叠设,令带下更易滞积气泡。水平止水带采用盆型安装,情况可能会得到改善,但整个带的安装不平服,可能出现折皱,特别是采用不锈钢翼极的塑料止水带,现场交圈有一定难度。
说到交圈,PVC止水带采用热熔焊,明显好于橡胶止水带的钢板热压粘贴。
为解决现场交圈的困难,最好由工厂按尺寸定制,加工成环,这对于不锈钢翼板的塑料止水带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