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速公路(天津段)是我国“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该项目部施工的第七合同段——跨津霸铁路分离式立交桥,是全线的“卡脖子”地段。2004年5月,工程正式开工后,以项目经理赵克东、党委书记张敬海、常务副经理兼总工程师张作宏为首的一班人,为了优质安全按期完成任务,打响中铁十四局集团的牌子,经过周密的策划,设计出一切有标准、一切讲标准、一切高标准的项目标准化管理系统,并导入队伍建设与施工生产过程当中。
安家设营,是队伍进场时要做的第一项工作。为此,他们首先把“标准”理念注入到建家建线工作中,做到“四统一”:生活区、生活实施统一规划;床、床单、被罩、枕头等物品,不分内部员工与民工,统一购置,一人一床,物品按标准摆放,杜绝臭鞋破袜子乱丢;统一制胸牌,所有员工一律凭牌出入营区和施工现场,项目部领导也不例外;员工统一着装,上班必须穿工作服,下班脱下来放到固定位置。
这种事事讲标准,凡事按标准来的做法使整个队伍的面貌焕然一新。在大桥工地上,无论是内部职工还是民工,都是头顶安全帽,身着工装,脚穿胶鞋,像军队一样整齐划一。在食堂,我们看到锅、碗、瓢、盆摆放整齐有序,各种肉食蔬菜,分类存放在隔架里,贴着瓷砖的水池、灶台擦得干干净净,连裙脚都没有污迹。更叫人叹服的是不管职工食堂还是民工食堂都是一样的摆设,一样的干净利索。“标准”理念的初步导入,不仅使他们尝到了甜头,而且为他们赢得了荣誉,2004年5月中旬,他们率先在天津段一期工程后开标的7个合同段中通过了业主、监理等组成的联合验收小组的验收,综评97.5分,名列全线第一名,让业主、监理赞叹不已:大单位,正规单位就是不一样!随后,中铁十四局集团工会授予他们“建家建线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标准文化不只是为了激励和约束普通员工,作为文化塑造者的项目领导者更应该身体力行。”该项目部一班人认为,要把标准作为一种文化渗透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首先得从点滴做起,作为管理者,一言一行对构建标准文化都不是小事。
今年5月份,张作宏在检查工地过程中,发现桥下有一堆施工垃圾未清理干净,不符合项目部《安全文明工地建设标准》要求。他当即对工地负责人进行批评教育,并监督其将施工垃圾清理干净,达到工完场净的标准才离开。在施工现场,他们对用过的模板、钢管、各类工具的摆放、处理都有严格的标准,必须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有一次,张作宏到施工五队检查钢筋笼绑扎质量,他用米尺一量,间距差了将近1厘米。其实,这本是无关紧要的小事,但张作宏却较了真:既然有标准就要按标准来,决不能在标准面前搞“大差不差”,打马虎眼,拆了重来!正是通过这些点滴小事,增强了员工们对“标准”内涵的认识。
为使标准文化深入人心,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他们组织员工结合自身具体工作展开大讨论,明确项目部为什么要树立标准理念,进而达到工作与文化的紧密结合。
为提升技术创新标准,他们组织成立钻孔桩、连续梁、预制梁等QC小组,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活动。广大青年员工踊跃参与,积极投身于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研究,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他们开发的“五小”成果就有5项,产生经济效益数十万元。技术人员还针对现场实际情况和设计图纸,及时提交了多项变更申请,如:跨铁路35米小箱梁变为38米板梁;采用现浇箱梁形式跨越煤气管道;取消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小箱梁底边倒角等,都得到了业主、监理单位及设计院的认可,有些变更方案被业主在全线进行推广。
他们还把质量控制中的PDCA循环法,巧妙地运用于项目管理,尤其是标准文化的提升中。 第一阶段是计划阶段(P),主要是分析标准文化的现状和各种影响因素,找出存在问题,制定改善措施,提出具体计划; 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D),主要是根据计划,组织安排相关人员贯彻执行; 第三阶段是检查阶段(C),主要是检查实施效果和发现问题,对布置工作进行抽查和全面检查; 第四阶段是处理阶段(A),主要是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并将本次循环遗留的问题提出来,以便转入下一循环去解决。如此反复按照PDCA循环运转,每完成一次循环,必然会解决一定的标准文化建设问题,从而促使标准文化不断的提高、升华。而标准文化的提升,又在潜移默化中带动了安全、质量、工期、文明施工等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