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里,双方约定了交易时间和地点:20分钟后,在国贸大厦门口。
为了隐蔽起见,记者和小张提前10分钟赶到国贸大厦。
国贸大厦门前人来人往,记者和小张在门口转悠了半天,也没见到送票的人。
就在我们东张西望时,一个上身穿藏蓝色衣服,下穿白色休闲裤的长发女子,突然拍了一下小张的肩膀,说:"你就是刚才打电话要发票的那位吗?"听声音,眼前这名女子和接电话的是同一人。她将我们拉进国贸大厦里面说:"到楼上隐蔽的地方去吧。" "上楼?我们两个女人第一次买发票,有点害怕!"我们没有同意她的要求。
"那我们到楼外面的地下室吧。"送发票女子再次提出交换地点的要求。
于是,我们再次走出国贸大厦大楼,发现楼侧面确实有一地下通道,光线阴暗。我们假装不敢下去,于是双方重新商议成交地点:到国贸大厦大门左侧楼梯口。
刚拐上楼梯,送票女子就急忙从衣服口袋抽出一个牛皮纸信封说:"给,这就是你要的!"女子将信封塞到小张手里。打开信封,小张取出4张发票,发现每张发票上面都印有全国统一发票监制章,跟真的发票没有多大区别。
"不会是假票吧?" "绝对是真的。我们实行'三包'!" "你跟我们走!"就在我们假装与送票女子讨论发票真伪时,早已等候在大门外的稽查人员赶到了,将送票女子抓了个正着。
"我今天还没赚上钱呢,把票还给我吧。我以后不干了还不行嘛!"一路上,送票女子都装出很无辜的样子央求着稽查人员。
接受询问时,送票女子自称叫"葛冬莉".而稽查人员在随后的调查中发现,这个名字和名片上的名字"葛发敏"都是假的,名片上的"乌鲁木齐市鸿鹏商贸有限公司"也是假的。
她自称来自浙江,由于缺钱,只能帮别人送送票。假发票是她从火车站附近开出来的。有一个男子把假发票给她,她再去送给客户。至于那男子是谁,她说她也不知道。
"我只是帮别人送票,真不知道这是违法的,以后再也不干了。就放我走吧!" "其实,像这样的回答,近一个星期以来,我们听得太多了。"乌鲁木齐市国税局稽查局负责人说,自从9月初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代开发票"专项整治以来,通过对抓获的7名倒卖发票人员的询问情况看,这些倒卖发票、送票人员、街头散发名片人员,都不肯说出自己的住址,乱报姓名,都说自己刚干几天就被抓了,表示自己以后再也不干了。
国税机关"敲山震虎"在乌鲁木齐市国税局稽查局,记者了解到,通过这几天的行动、询问,发现从事非法代开发票的人员大多来自浙江、湖北等地;散发"代开发票"名片的人员大多来自农村,以妇女为主。一些代开发票组织已经形成一个全国性网络,就像办假证一样,有着严密的组织。据调查,散发"代开发票"名片、送发票的人员,都不知道自己的老板是谁,长的啥模样。
为打击非法贩卖发票分子的嚣张气焰,乌鲁木齐市国税局稽查局决定"敲山震虎".在乌鲁木齐市国税局稽查局办公室,记者看到查获的"代开发票"名片就有一大堆。根据这些"代开发票"名片,乌鲁木齐市国税局稽查局以打电话、发短信的方式,逐一询问、警告。
"你好,我们是国税局稽查局,你所做的代开发票活动,已经在我们的监视范围之内,希望你改邪归正……"连续几天下来,乌鲁木齐市国税局稽查局工作人员不断给这些"代开发票"名片上的联系人发去警告信息。其中电话警告达到185人次,发短信警告达到485人次,实地检查印刷厂29户,对曾经印制过"代开发票"名片的企业提出批评警告。
乌鲁木齐市国税局稽查局有关负责人说,这次大规模专项整治行动,已经对"代开发票"人员起到一定震慑作用。乌鲁木齐市市区范围内的中山路、新华南北路、大西门立交桥下、天山百货大楼门前、友好商场门前、广汇美居物流园等地沿街散发非法代开发票名片的人员明显减少。9月中旬以来,记者跟随乌鲁木齐市国税局稽查局二分局在上述地带巡查时,一连几天,我们没有看见一个散发"代开发票"名片的人员。
"但一个忧虑的事实是",这位负责人说,"已经发出的'代开发票'名片,已经发放到客户手中。" "在没整治之前,我们这里天天都有散发'代开发票'的人员来回扫荡,一些经营户一天可以接到十几张不同联系电话的名片。"王家梁钢材市场的董经理说。而在国贸大厦,记者也看到同样的事实,一些经营户至今还将"代开发票"的名片压在办公桌的玻璃板下,以备随时"急用".鉴于情况的复杂性, 乌鲁木齐市国税局稽查局决定,对非法贩卖发票者将采取露头就打、深挖深揪的办法,并将专项整治工作长期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