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曾经做过归纳,中央之所以认为宏观调控中地方“失控”,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来自地方的投资快速增长,对上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二是地方资金来源出现多元化,不仅使得投资资金超出央行的监控视线,还对冲了央行紧缩银根政策的效果。三是各级地方基于本地利益力推房地产业发展,“激化”了各方的矛盾。四是对部分过剩行业的调控,遇到来自地方和部门的阻力。
从事态发展来看,中央坚定了要强化调控的思路,并且逐步出台了一些“重拳”。
最重的“拳招”当属紧缩地根,目前的多个举措都是围绕土地来进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7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抓紧研究将土地出让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这一政策如果落实,将意味着土地出让金将全额纳入预算内管理。
此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度强调,必须采取更严格的管理措施,切实加强土地调控。甚至在日前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的讲话中,已经将土地管理提到“最高级”了。
据官方《瞭望新闻周刊》的调查,西部某县的一位基层干部抱怨道,在宏观调控中,“现在用地卡得太死了”。尽管各地都有一些变通的办法,但越拧越紧的 “土地”闸门还是让地方感到非常棘手。一位地方官员表示,中央从全局考虑,必须控制投资过热,保护耕地,这没有问题。但现在“财权上移、事权下移。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地方要发展,土地基本上是唯一的抓手了”。如果不让地方抓土地,“地方要发展,要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我们的抓手和支点是什么?”
由土地调控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地方政府在涉及到发展权的“大是大非”问题时,表现得十分坚定。因此,在土地调控问题上,除了必要的限制、土地督察之外,恐怕更重要的还是要从根本问题着眼,如承认并且尊重地方的经济发展权,改变目前“财权上移、事权下移”的中央地方财政体制,建立更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出台更有利于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律法规等。
今年十月即将召开六中全会,虽然这是党的代表大会,但估计在宏观调控问题上仍会有中央与地方的交锋。目前国内各地正在进行党政领导换届,相信人事调整也可能成为中央加强宏观调控的一个手段。但是,各地在被认为“正当”的经济发展问题上的意见如果汇集起来,将是一股不可小视的能量。中央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出发,也将不得不重视各级地方的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