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是只把管理费和其他费用分摊到每一项报价;而且单价在一定范围内仍可按某个规则进行调整。这种方式由于只代表清单计价的初级阶段,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第二种,管理和其他费用分摊与第一种基本相同,但单价包死。工程量发生变动,这些费用也随之变化。目前这种承包方式用得最多。
第三种,其他一些费用象临时设施、大型机械、脚手架和其他属于措施性的费用固定。不随工程量增减而变化。这一部分连数量也包死;只有实体消耗性的项目部分,才是包死单价,而工程量按实结算。 只有第三种,才可称为开始体现清单报价的精髓。之所以称为“开始”,是因为目前象这类清单文件当中的措施性项目,其单价构成,大多数仍旧以定额为基础,而并不是从真正的措施性消耗出发。如支模体系,在众多报价者提供的单价分析表内,几乎都按定额的工料机械含量。定额内表现为使用木支撑而投标施工方案用钢支撑者,分析单价内就没有钢支撑而仍旧只出现地区定额内模板项目唯一的木支撑。
真正的符合国际惯例的清单计价,其意义就大大超出我们今天多数人所普遍认识的范围。这也许就是我们今后必须努力的方向。但为了照顾目前的现实,本文只就第二和第三种形式进行研究。
尽管两种模式都离不开合同规定条文内容,但传统定额模式由于其判断标准更多局限于是否违反定额规定和是否超出定额包括范围这个问题;有些情况下,由于高度差了一厘米就引起索赔争议,如当时定额规定层高超过4.5米就可收取顶架费。因设计变化高差超了一厘米,真正成本基本没有增加,却能成功地通过一次简单报告就索赔到相当可观的顶架项目费用。而另一个实例则完全相反:某项目地面装饰由于变更了间隔和角度,已不是原图科学设计的模数,损耗大幅度增加,双方也办理了增加损耗数量的签证,但最后却无法按当时的定额和政府管理部门文件规定进行成功索赔。如从清单计价角度出发,上述结果正好相反。
这就反映了一个最基本的矛盾:定额计价的普遍性与项目的特殊性之间的矛盾,是两种模式的根本区别。
尽管两种模式的索赔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个性必须服从共性。但是从定额角度考虑的共性,是指全地区的共性。在清单模式下,虽然也有其共性,但不再是全地区的共性,而只是项目合同范围内对所有子项目都通用的这样一种共性。清单范围的索赔,是因为个别分项目在施工过程出现了与合同所认定的共性有差别的事件,并且这种变化给其中的非直接责任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损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索赔处理又正好突出每个分项目本身的个性。
清单模式的索赔还有一个特点:由于每个单项单价都是独立的,所以在处理索赔个案时,即使投标单价生成可能也是从定额中引用消耗量,已不象定额模式那样可以据定额规定的相关条文对其他有关项目进行调整处理,产生这种问题时,就只能通过科学的、对现场有针对性的论证报告进行。这样,在进行索赔处理时就要复杂多了。而其包括影响范围也较前者广泛得多,如周边关系、环境保护等。
从上文可知,由于清单报价规则不同于过去的定额规则,这就产生一个标准界定问题。就某项已发生的情况导致一方提出的索赔,立项是否正确,应不应该受理,这是索赔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如不解决游戏规则问题,对于项目实施过程当中出现的索赔案例,要得到合理解决十分困难。在清单计价方式当中,别说目前清单内单价的组成多数是按定额含量,就算是不按定额含量而按实际计划措施进行组价,也还会有问题。因为对于审一方来说,对于报价是否合理,索赔是否正当,其测量标准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然是参照定额水平:比定额水平低者,好解决;但工料用量在一些特定条件下也会比定额综合水平高者,就算最后从思想上认定承包方是合理的,具体处理上也难办。必须承认,出现这种现象是在造价体系发展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规范市场体制的形成,总得有一个时间,一个过程。只要这种规范市场游戏规则还没有形成一种社会气候和社会共识,对于清单形式的具体单价组成的合理性和其针对某个项目的个性化范围的界定,就会是不明确的。这就为索赔标准的界定工作产生极大障碍。
此外,定额是在正常情况下的一种计算标准。它不可能包括非正常情况下的额外开支,--这可能就是提出索赔的一方最名正言顺的理据。当未实行清单报价模式时,这一点也许真能帮上大忙。但是,也许正是清单报价的特点所在,清单的单价组成方式,在目前形势下,制定者通常不会再在标书内作出硬性明文规定执行何种定额;只是参加游戏者--包括承包人和发包人在内--习惯于按定额规则办事。尽管定额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仍然是制定清单报价的参考和处理索赔案例的工具。对于从传统模式到清单模式过度时期的索赔,在市场规则还未能完全适应清单模式的情况下,处于弱势的一方不可能有过高的期望值。要求做到完全合理是不可能的。但至少应该能做到尽可能地合法化。不是叫游戏规则服从你而是自己去适应每个具体游戏规则。
从上文可知,进行清单计价模式下的索赔,不是事情发生了才去应付,而应该从投标报价和合同拟定时就要有所准备:当发生施工过程的索赔事件时,合同、报价文件及其附件就是双方唯一的原始依据。 针对索赔界定问题,一定要在报价组成中体现投标每项报价的几个重要指标:
当然,不一定每项单价资料都要求这样详细。如果都是通用性强的项目单价,没有太多地体现项目特点和方案特点的,或者考虑与日后可能出现索赔机会不大的,以及该种材料在市场价格变动不会太大的,则可按实际情况自行决定。
二 .清单报价模式下的索赔工作对现场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由于清单模式报价时,单价组成在表现自己方面是没有松动余量的。否则就难以中标。所以,现场在综合管理方面,要求必然会更高,包括成本管理,施工技术和进度管理以及索赔管理。尽管有分工负责制,但分工不能分家,从事该项目的不同分工的管理人员,必须配合良好。否则,不但无法进行索赔,还可能因己方的管理失误被对方(包括发包方和分包方)进行反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