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某:最近3个月,我也做了相关的研究报告,有一些方面与有关部门的判断不谋而合。我认为现在决定我国房价变动趋势的有7大要素:“十一五”计划和政策是对经济发展的一种保证;中国经济未来5年预计保持GDP年增长7.5%是房地产价格的支撑;年均4%的城市人口增长率是房地产发展的刚性需求;房地产供不应求也促使价格持续上升;房地产是中国有限的投资渠道之一;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体现了房地产增值保值的功能;宏观调控将为房地产投资带来挑战和机遇。
房地产并非一个“独立”的市场。从对欧美国家过去12年的数据分析,GDP与房价的关系是正相关的,房地产市场的表现可视作经济情况的一种“滞后反映”(一般晚2至3个季度表现出来),而目前中国的形势也是一样的。再加上土地供应增长下降(去年土地开发面积仅同比增长0.7%),销售面积超过竣工面积(已经连续3年),购房者没有“选择权”(供求比最好在1.15,这样购房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房子)。
至于房价,从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的情况来看,调控的效果算是不错了。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房价并没有下跌,哪怕现在珠三角一些城市的房价回落到了去年同期的水平,可你会发现现在的价位和去年的价格支撑点还是连得上的,调控只是把虚涨的部分挤掉。房价仅在一年时间里的“波段”并不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做投资的要看到楼市的长期持续性。
陈某:房地产的区域化特征明显。一线城市多经过调控洗礼,市场容量大,国家对其楼市的监控也更严。二、三线城市则有经济发展潜力,房价基数也低,据我们统计,去年以来,各大开发商在二、三线城市土地储备总投资金额约1200亿元人民币。
但需要指出的是,二、三线城市的市场容量有限,消费力也是要“养”的,“规矩”也不一样,所以,尽管不少进军二、三线城市的开发商已累积了不少开发经验,但城市房地产开发也不能“照抄”。看一个城市是否成熟,主要看经济增长趋势,及其是否会有大量“移民”进入,这都是与房价正相关的因素。
此外,虽然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宽松的政策环境带给转战二、三线城市的开发商很多信心,但这种信心将在未来随着大家的争相进入而改变。如开发商的涌入可能导致二、三线城市竞争逐渐放大,地价上涨的速度也会加快,导致成本增加,房价上涨,而二、三线城市的居民消费能力相对偏低,过高的房价将会导致居民购买力减弱,房地产出现过剩、难以消化的局面。
陈某:调控环境下,投资成本和风险压力骤然增加,把房产当作投机工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前面我也说过,不要看房价在短时间如一年里的波动,如果做投资就要看3至5年的升值潜力。
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我觉得他们不应该贸然去二、三线城市买房,虽然那里的房价可能很便宜,但是只看到那些城市房价低是错误的,因为二、三线城市的二手房市场还不活跃,而对一项投资来说,“变现”能力很重要。
另外,还要考虑到租赁价值。如在上海,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住宅价格已经贵了,倒是有不少沿街商铺价值被低估,可能成为未来楼市内的“黑马”;具备实力的话,则可以选择市中心豪宅,250平方米以上、平层的那种,要按照豪宅标准设计的,在调控影响下此类产品的供应量越来越小,价值则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