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而言,我们相信宏观调控的目的不是死去一个产业,而是希望在平抑这个产业的价值背离通道中返回。而从房产市场发展看,只有独唱选拔才可以剔除那些滥竽充数的伪精品,这是调控的积极一面。
但是,我们依然相信尽管整顿后的市场或许呈现分歧但依然昭示着机会从来不曾离开,而关键问题在于你是否具备雾里看花终隔一层去芜存精的独到眼光?本着对于主流的追随,我们用一套完整的新八荣八耻观点来诠释对于房产投资选择的一些秘笈!
投资主体首先是城市和区域的选择。如果将整个中国视作一个动态变化中的城市,那么我们必须要学会在后调控时期用一种“伯乐”眼光来进行区域选择。今天最繁华的区域未必是最值得投资的,原因在于饱和决定了其没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但完全的新处女地开发又需要长期投资的信心和财务成本,所以寻找那些在变革中发展的城市,即能够边繁荣边深化的区域。所以房产投资的前期工作,或是对一个区域的规划了然于胸,其次才是对现状的评估!
很多投资者在选择一个房产投资时仍然沿用了十多年前的判断方法,即该区域人口密度,以此单纯确定未来物业能否有买家接手。但是城市和观念在发展,今天或许已经需要站在更高度来评估趋向,即在选择区域规划的基础上,对该区域的主流产业进行了解,由此可以判断该产业支撑下的消费能力、群体和喜好!一个收入有限且产业人群的区域,不是物业投资者心中理想的未来下家!
投资市场或许在其不成熟期,是具备一窝蜂跟进的整盘利益趋同的。但是当其成熟之后的标志,就是分歧的存在,即所谓的个股行情。就房产投资而言,其存在辩证思维:一方面,我们不建议逆市而为地进行所谓的抄底,因为“底啊底啊底,(你不知道)到底在哪里!”,另一方面我们也不支持进行跟风,趋同的市场也有消费限度,所以基于如上第一第二条的基础上,选择区域的规划和产业之后,对入市的时机要做出自己的判断,“只有当潮水退却才可以看到裸泳者!”是真理但拿捏极难,唯有判断市场需求在一定时期内有否量价齐升的连续性,才可以作为自己独门判断的一种指标体系!
既然房产是用来投资的,你就要时时谨防用自身居住的习惯喜好来评估。正如中美企业家的异同:美国人认为企业是头猪,只要出价合适就抛;而中国人认为企业是儿子,宁肯自己挨饿也要勉强维持。这道理说明一个问题,投资型房产,你要站在未来接盘者的立场,而不能用自己是否喜欢这个户型来判断,而要替未来可能的接盘者考虑这个房子租下来能否具备成长性?成否成为二房东?能够进行二次投资的可行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