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装修不再难?除了消费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外,人们也希望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加大监管力度,细化子行业的标准,让消费者明明白白装修。
由于目前家庭装修市场的不规范和消费者专业知识的缺乏,因家装而引发的纠纷日益增多。从投诉案例来看,因为质量问题投诉的占到了七成,此外,合同、价格、环保等问题也是投诉热点。
质量方面的投诉主要集中在:贴地砖空鼓、刷墙面涂料不平整、乳胶漆开裂、卫生间漏水等。这说明,业主对工艺和施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家装公司而言,需要不断提高工艺水平和施工精度。而对业主而言,家装毕竟是手工作业,不可能百分之百无瑕疵,只要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就算是合格工程,业主就没有理由拒付工程款。
合同方面的纠纷也非常多,有的房主与装修承揽方只达成口头协议就开工;有的即使订立了合同,但合同要件残缺不全,实质上是一种简单的意向性协议;还有的只关注装修价格、设计图、效果图以及所选的材料,而对于合同中应具备的质量、期限、违约责任等重要条款却忽略不管。由于上述合同原因引发纠纷后,双方往往相互推诿扯皮,会直接导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难以有效维护。
价格方面,主要是预算与结算不符。据介绍,在装修过程中,工艺、材料有些调整是正常的,但在这种情况下,装修公司需要与业主签好确认书,并确定由此增加的费用。但从投诉情况看,也有一些装修公司是恶意的“低报价、高结算”行为。当初为了吸引顾客故意报低预算或漏项,在结算时价格与开始报价差距较大。
近日,记者从市工商部门获悉,随着装修旺季的到来,目前,关于装修建材质量的投诉有所增加。对此,工商执法人员提醒消费者,在选购瓷砖、卫浴产品等装修建材时,应注意仔细甄别其质量优劣。
日前,消费者刘女士在位于槐中西路上的一家居广场某陶瓷经营部,购买了148块生态瓷砖。然而,铺贴完毕后,竟发现地砖存在较大色差,严重影响了居室的整体装修效果。刘女士立即向商家反映,商家工作人员在实地查看后也承认存在色差,并答应予以解决。但是,在涉及赔偿问题时,商家却一拖再拖,消费者左等右等不见回音,给商家打电话,经销商也总是以各种理由推托,不予答复。刘女士非常气愤,向桥东区工商局平安分局12315进行了投诉。
经工商执法人员调查发现,消费者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和第十一条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经过工商部门多次调解,双方达成协议,经营者同意赔偿消费者直接经济损失4900元。
消费者刘某去年6月在我市一家某陶瓷经营部购买斯拉米克80×80cm瓷砖178块,每块60元,总价共计10680元。当时销售人员告诉刘某,此品牌砖是超微粉的优等品,符合国家标准。消费者在瓷砖外包装上也看到了标有“优等品”字样,因此对该品牌相当信任。但在瓷砖铺贴完工后,刘某发现,瓷砖不仅有较大色差,而且还出现了翘角现象,由于瓷砖厚度误差较大造成地面不平。
根据国家标准,瓷砖的误差不得超过0.2mm。经执法人员实地测量,消费者刘某购买的瓷砖误差已超过4mm。据瓷砖生产厂家有关负责人介绍,此型号批次的瓷砖的确与国家标准有误差,属于不合格产品,但厂家已经为石家庄的代理商做了赔付。因此,刘某又与该品牌石家庄代理商进行交涉,对方答应每块瓷砖退款3元。对此,消费者不能接受,并投诉到桥东区消费者协会请求帮助,要求经营者赔偿全部瓷砖费用10680元,水泥、沙子、搬运费、工费等施工费用2400元,并要求其赔偿延误工期费1000元及出租车费用100元,各种费用共计14180元。经过消协多次协调,最终销售商赔付消费者5000元。
据桥东区工商局平安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期,该分局几乎每个月都要接受二三起关于装修建材方面的投诉,消费者投诉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购买的瓷砖、壁纸等装修材料存在色差、翘角、损毁,或同规格的产品尺寸误差较大等质量问题;卫生洁具存在漏水、掉瓷、釉面不容易清理,抗酸碱度不合格等问题。
据了解,北京市工商局近期公布的当地流通领域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其中有9大类31种建材产品因甲醛、苯等有害物质超标,被责令下架。据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甲醛对人体黏膜,特别是呼吸系统具有强刺激性,影响人体健康。目前在室内装饰装修中,人造板使用比较广泛,甲醛释放量超标主要是因为产品中使用的胶粘剂配方不科学,制胶工艺落后等原因造成的。
针对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市工商局这位工作人员提醒广大装修业主,在选用装修建材时,一定要注意看好产品的颜色、型号规格,在商家送货时要详细对照购物清单接收,千万不能将错就错进行使用。同时,在装修过程中,要及时提醒施工工人,一旦发现装修材料出现质量问题,立即停止施工,等待消费者与商家协调。另外,在选购建材时不要盲目追求便宜,还是应该尽量到较有实力的商家选购知名品牌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