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对门邻居装了个监控摄像头,张先生一家浑身不自在,最终只得对簿公堂。记者近日从法院获悉,一些新型邻里关系纠纷发案量正在呈增多趋势。法律专家认为,新型相邻纠纷不仅举证难、审理难,执行效果也很难说,最佳的良方还是双方自律、理解和宽容。
相对传统邻里纠纷,如今的涉诉侵权案件有了新变化,从采光、堵塞排水、妨碍通行等扩大到噪声、光、气味污染等方面,这些案件虽然法律关系相对简单,但解决起来并不容易。
潘女士与张先生比邻而居。室外有一公用阳台,张先生房门在公用阳台南侧、朝向为北,潘家房门在公用阳台东侧、朝向为西。去年7月,两家人因小事发生口角,争执发展到互泼热水,甚至导致民警、居委干部到场。虽说争吵在居委会的调解下暂时平息,却埋下了两家人矛盾的种子。这之后,潘家不时发现自家门口、阳台被丢弃垃圾,怀疑是邻居张家所为。苦于无法获得证据,潘家便在房屋房门外上方及南阳台上方外墙处各装了一个监控摄像头并连接家中电脑,用以监控张家南阳台外侧、双方公用的北阳台以及楼梯走道。监控摄像头装上不久,张家就提出异议。居委会虽全力调解,潘家还是拒绝拆除。张先生遂诉至法院。
法院认为,本案所涉摄像头的监控范围包括张先生家的南阳台外侧、双方公用的北阳台及走廊,所涉区域均与张先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潘女士称其安装摄像头的行为属自助救济,意在保护公共利益,防范乱扔垃圾、盗窃等行为。但自助救济应在合理限度内,且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潘女士的行为已超出合理限度,侵犯了张先生的隐私权,遂判令潘女士拆除摄像头。
除上述案件外,还有人因空调产生噪声、排气影响他人、楼上弹钢琴反复几小时令人抓狂、对面商务楼刺眼的光污染等对簿公堂,邻里纠纷越发多样。
汇业律师事务所吴冬律师表示,解决邻里矛盾,诉讼并不是最好的途径。相邻权官司要求谁主张谁举证,新型纠纷举证会让被侵权方无从下手。“如何证明确实被侵犯了隐私?如何证明受到光污染?如何证明侵权行为已严重到影响自己正常生活及健康的程度?”此类案件法律适用也难。《民法通则》和《物权法》中虽有对通风、采光及“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噪声、光、电磁波辐射等有害物质等”作出规定,但还难以涵盖所有的纠纷原因。法官以这些法条处理新型邻里纠纷,确实有些难度。
在法院一纸判决下来后,还可能遭遇执行难。邻里之间闹上法庭,一般都是撕破脸皮,关系很难再恢复。更有甚者,败诉一方会设法报复,甚至形成“你告完我,我再反告你”的缠讼局面。浦东有对老邻居,你敲铁窗我砸排气管,一年之间竟打了6场官司。
吴冬表示,个人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无可厚非,但解决此类纠纷的根本还在于双方当事人的自律。双方可尝试换位思考,互相理解,搞好相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