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一个名词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变得跟网络、电子商务一样炙手可热,这便是“物流”。由于物流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中是降低成本的“第三利润源”,是提高服务水平的利器,因此物流理论引入我国后,受到了政府和企业前所未有的关注。作为物流专业化集中表现的第三方物流,也首当其冲倍受推祟,迅速升温。跨国公司更是对我国的物流市场觊觎已久,入世后将会大举进驻我国的物流市场。越来越多的人对第三方物流的前景看好,物流成为继it、金融之后最受追捧的行业之一。
物流市场由物流供给和物流需求构成。而许多研究和从事物流的人士一般认为,推动我国“物流热”的形成,供给方要强于需求方。这一方面是由于需求方大多对物流的认识低于或滞后于供给方;而另一方面暗示着,我国的现代物流需求虽然存在,但还未达到由需求拉动产业发展的程度。不少企业还不太了解我国物流市场需求状况,就急于进入物流市场。而物流相对来说是一个投资大、回收期长的行业,如果缺乏必要的物流需求分析,一哄而上,盲目建设,势必会给物流企业带来巨大风险,使企业利益受损,同时也不利于中国物流产业的良性发展。国家对发展现代物流十分重视,在2001年12月召开的全国经贸会议上,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融荣提出要培育和建立现代流通体系,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发展现代物流首次被提到经贸委的工作议事日程。今后一段时间里,将有大量资金要投入到我国物流市场中来,第三方物流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对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进行分析是必要而且迫切的,这有助于人们对第三方物流市场有较清醒的认识,有利于找准切入点。这是本文的写作目的。
本专题将着重对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对策建议。由于我国物流产业化程度还不高,物流统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缺乏必要和充足的数据资料,因此主要从宏观角度入手,采用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所谓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是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见国标物流术语)。现代物流是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追求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与服务水平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随着社会大生产的扩大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应运而生。
“第三方物流” (third party logistics,简称3pl或tpl)是80年代中期由欧美提出的。在1988年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的一项顾客服务调查中,首次提到“第三方服务提供者”一词。目前对于第三方物流解释很多,国外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而在我国2001年公布的国标《物流术语》中,将第三方物流定义为“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为更好地理解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本文从物流业务的运作者、第三方物流在现代物流中所处的地位以及第三方物流与传统的业务外包的区别三个角度来说明。
一、第三方物流是独立于供方与需方的物流运作形式
根据的运作主体的不同,可将物流的运作模式划分为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以及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实际上是相对于第一方和第二方物流而言的。
1.第一方物流是由卖方、生产者或供应方组织的物流,这些组织的核心业务是生产和供应商品,为了自身生产和销售业务需要而进行物流自身网络及设施设备的投资、经营与管理。
2.第二方物流是由买方、销售者组织的物流,这些组织的核心业务是采购并销售商品,为了销售业务需要投资建设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设备,并进行具体的物流业务运作组织和管理。
3.第三方物流则是专业的物流组织进行的物流,其中的“第三方” 是指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服务提供者,即物流企业,是独立于第一、第二方之外的组织,具有比这二者明显资源优势的承担物流业务、组织物流运作的主体。
二、第三方物流是一种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
学术界往往将物流划分为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发生在企业外部的物流活动总称为社会物流,它是超越一家一户的以一个社会为范畴面向社会为目的的物流,这种社会性很强的物流往往是由专业的物流组织来承担的。 企业物流则是发生在企业内部的物流活动的总称,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又可细分为企业生产物流、企业供应物流、企业销售物流、企业回收物流以及企业废弃物物流。第三方物流是企业生产和销售外的专业化物流组织提供的物流,第三方物流服务不是某一企业内部专享的服务,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是面向社会众多企业来提供专业服务,因此具有社会化的性质,可以说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对于第三方物流在其中所处的位置,可以图1-1来表示:
国外一般将第三方物流看作类似于外包(outsourcing)或契约物流的业务形式。对第三方物流有多种表述,如“外协所有或部分公司的物流功能,相对于基本服务,契约物流服务提供复杂、多功能物流服务长期互益的关系为特征”,“是在物流渠道中由中间商提供的服务,是中间商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企业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 等。不管表述如何,需明确传统的物流作业对外委托的形态与第三方物流的区别。企业传统的外包主要是将物流作业活动如货物运输、存储等交由外部的物流公司去做,相应的产生了仓储、运输公司等专门从事某一物流功能的企业,它们通过利用自有的物流设施来被动地接受企业的临时委托,以费用加利润的方式定价,收取服务费。而象库存管理,物流系统设计之类的物流管理活动仍保留在本企业。第三方物流则根据合同条款规定的要求,而不是临时需要,提供多功能,甚至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一般来说,第三方物流公司能提供物流方案设计、仓库管理、运输管理、订单处理、产品回收、搬运装卸、物流信息系统,产品安装装配、运送、报关、运输谈判等近30种物流服务。依照国际惯例,服务提供者在合同期内按提供的物流成本加上需求方毛利额的20%收费。可见,第三方物流是以合同为导向的系列化服务。
基于上述要点,可将第三方物流理解成是由供方和需方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承担部分或全部物流运作的业务模式,是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按照特定的价格向使用者提供的个性化的系列物流服务,是专业化、社会化和合同化的物流。
第三方物流除具有专业化、社会化、系列化的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征:
在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大流中,第三方物流至少应集后三大流于一身。现代企业的规模在扩大,网点在增多,使企业的物流活动变得越来越分散与复杂,企业对物流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满足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仅仅依靠手工、人力是不可能的,第三方物流的运作必须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具有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有机结合的能力。常用于支撑第三方物流的信息技术有:实现信息快速交换的edi技术、实现资金快速支付的eft技术、实现信息快速输入的条形码技术和实现网上交易的电子商务技术等。 在借助信息技术完成物流运作的同时,物流企业往往还要完成货款结算、提供资金垫付等附加服务,体现第三方物流“三流”合一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