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别想强调的是,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巨大的困难就是商业环境不够健康。什么是良好的商业环境呢?如果要列举一些关键词的话,大家很容易想到“自由进入”、“平等竞争”、“金融成熟”和“法制健全”。对照一下现状可以发现,这几个方面在中国都有不小的距离,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国特殊的政企关系。
通常的政企关系,是说政府为企业提供制度和资源,企业为政府提供税收和政绩,这样的关系是“匿名”的,不需要知道具体的企业家和政府官员是谁。但是如果企业和政府的关系具体表现成了企业家和政府官员的关系,那么,这样的关系就是“非匿名”的了。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就是,“非匿名”的政企纽带非常重要,而这种个人化的政企纽带一方面加强了企业家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一方面又对企业的发展和传承构成了重要制约,特别是那些带有家族企业性质的民营企业,由于政企纽带难以传承,将对企业的基业长青构成额外的威胁。
政企纽带虽然对特定的企业有利,但对整个民营企业的成长却构成了非常严重的阻碍。在西方,政府的角色主要是制订市场的规则,并且从企业外部规范市场和企业的运行,但是中国的政府常常直接参与企业交易的过程。因为缺乏有效的法律制度,我们的企业经营方式形成了地方化和人际化的倾向。在西方国家,企业的产权是受到法律规制的,而在中国由于法律不健全,企业更加倚重于非成文的制度保护产权,或者更加多地依赖关系——主要是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而非法律。在这样的商业环境里,企业家担任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他的企业就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条件,那样的结果就是,企业将热衷于通过参政议政来构建和维护政企纽带。而这并不是没有代价的。我们的研究发现,如果企业发展的商业环境让企业家感到政府干预越来越重,那么,企业家对工作和生活的综合满意度就会受到负面影响。在中国的劳动力低成本优势逐渐减弱的转型期,如果企业仍然大量依赖于政企纽带来发展,而不是寻求创新和市场机遇,企业和整个中国经济怎么可能实现持续发展?
中国民营企业如何基业常青?从发展的意义上来说,制度构建是最为重要的。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参政议政,这不失为推动制度变革的一股力量。如果要改变目前的商业环境,至少有三个方面应该是可以做的。第一,更为开放的市场进入,特别是金融方面,信贷和上市应该减少对民营企业的歧视。第二,促进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国的现状是地方和地方间的市场分割非常严重。企业要长大,一定要把规模做大,要打破地方之间的市场分割,努力突破企业发展本地化的倾向。第三,企业联合起来自己提供服务。由政府给企业提供服务是要收费的,明的就是收税,暗的就是寻租,既然如此,企业家可以通过商会和行业协会自己组织起来提供一些服务,减少企业对政府的依赖。
如果制度上不利于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商业环境能够得以改善,中国未来的企业发展,包括整个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潜力才能够得以发挥。特别是,随着商业环境的完善,企业家的政企纽带应该不再像现在那么重要,这样,企业的传承和基业常青才能有保证。